首页 空谷校园年度回忆录 国际篇 正文

可上九天揽明月——2022年中国国家空间站的建成
2023-03-12 12:05 雷洁 

文/雷洁


  2009年8月8日,有网友在某问答平台里提问:“国际空间站何时轮到中国人上去?马来西亚人、泰国人、日本人、韩国人都上去过了,该轮到中国人了吧!”有网友在答案区回应:“中国人要上就上自己的国际空间站,上别人的不好玩。”这条问答沉寂了12年,却在2021年6月17日突然火了。这是为何?就让谷宝来为大家揭晓其中的答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注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屈原就曾叩问苍天:“冥昭瞢暗,谁能极之?”脚踏实地的中国人,始终怀揣着上九天揽明月的壮志,将深邃的视野投向浩瀚的太空。


  

  1993年,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开始共同建造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的核心技术遭到西方国家封锁,美国开启国际空间站计划时,中国便申请加入,却因技术落后而惨遭拒之门外。



  面对西方国家的科技封锁,中国航天人并没有放弃问鼎苍穹的“飞天梦”,而是选择“知己不足而后进,望山远岐而力行”,以实力铸造底气,支撑起中国人不屈的脊梁。


  自1956年开始,经过无数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国航天技术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3年,“神舟五号”搭载首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前往太空,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飞船是中国第一艘载人航空飞船,它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是中国航天事业在21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2008年,“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翟志刚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在浩瀚宇宙中留下了属于中国的足迹。“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完成了多项技术试验,开启了中国航天的新篇章。


  2021年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这一历史性时刻,让全国人民热血沸腾。当日,百余名网友陆续前往2008年的那条问答下打卡:“12年了,我们做到了!”“我们要靠自己,也只有靠自己!”“咱上面有人了!”……


  距离首次进入空间站600多天后,中国空间站终于在2022年底全面建成。在璀璨星河中,中国拥有了自己的“太空家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2年,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大跨步发展。这一年里,五星红旗在太空中猎猎飘扬,中国元素在宇宙中熠熠生光。


  2022年正值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30周年,在最尖端的技术和最复杂的系统面前,无论是空间站的设计、制造还是测试等过程,均是由中国航天人独立完成。中国航天人始终坚持自立自强,先后突破天地往返、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


  2022年,中国航天全年实施发射任务超过60次,再度刷新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纪录。其中,载人航天共实施6次发射,先后将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这一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年度发射次数达53次,首度迈上50次大关,刷新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连胜纪录。


  2022年11月3日,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操作,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与神舟十四号的两个乘组在太空“胜利会师”,中国空间站首次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以及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在2022年12月30日正式发布的“2022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和“世界航天十大新闻”这两个榜单上,中国空间站均名列前茅。


  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从“北斗”指路到“天问”探火,再到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这是一代代航天人以不忘初心的坚守与披荆斩棘的奋斗,为祖国描绘的“飞天画卷”,是一代代航天人怀揣着上九天揽明月的壮志,在问鼎苍穹、探月逐梦的星海征途中谱写下的自强诗篇。


编辑 冉歆玥

审核 方美川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