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覃晓蕾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第一次尝试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部电影时,我觉得开头有些无厘头并且无聊,暗自腹诽谁会对这样没有一点特点甚至邋遢难看的女人的一生产生兴趣?后来有一天,因为不小心在豆瓣上点了“标注”,想着还是硬着头皮看一看吧。出乎意料的,从第四十分钟开始,我再不觉得时间漫长。
很多人讨论,松子的悲剧是怎么造成的。我最关注的一点,是原生家庭的伤害。松子父亲从小把更多的关注力放在妹妹身上,体弱的妹妹是全家人生活的焦点,松子只能靠短暂奇异的表情博取父亲的些微关注与笑容,这样的性格在如今被称为“讨好型人格”。她在情人的背叛、学生的欺骗等一系列杂乱状况下,爆发了和妹妹的冲突。她掐着妹妹的脖子,说着“全都怪你”。这样的剧情在原生家庭偏爱的背景下并不少见,但松子这一行为的特别之处在于,她不仅对妹妹造成了身心的伤害,也在自己心里留下一个难解的结。她爱妹妹,但忍不住在情感爆发的瞬间找一个寄托憎恨情感的比她弱能让她释放情绪的载体,眼前病弱的难以反抗的妹妹就是最好的选择。
松子每一段情感的选择都有一定的必然性。在遇到问题时关注她的同事,让她得到被关注的满足感。这是她从小渴求并不断追寻的情感体验。作家细腻的情感和暴虐的变态心理倾向,相互矛盾又糅合,她甘愿受其折磨的原因,我想是因为她情窦初开时的爱而不得。又一次有这么一个人离不开她,对她表达着强烈的爱。她为作家什么都愿意做,也许是因为逃避的心理以及无所求无所想的生活态度。
失去了作家之后,她成为了同事的情人。此时,她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漂亮的贤妻良母。对象无所谓是谁,只要能寄托她生命的希望就足够了。她一点也不喜欢这个人。他抛弃她时,永远那么果断地把门关上。
她在见到妹妹后,把第三个爱人杀死了。她从窗台跳下去,却还是控制不住身体的求生欲望,抓住了栏杆,爬上来后开始了逃亡。想在太宰治死去的地方自尽。
命运总在开玩笑,她仿佛是悲惨命运的结合体。
电影对于她杀人的部分有轻描淡写的意味。她杀人及受到处罚部分不过十几分钟,却放大了她在监狱里的生活。按部就班,有事可做,不用思考明天会在哪里,这样对她来说再好不过。松子在监狱里认识了最好的朋友,这个人比她在“外面世界”遇到的更单纯,是除了家人外,最记挂她的人。
“你回来了。”日本人最普通不过的一句问候语,对松子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她回家时,妹妹对她说:“你终于回来了。”她尖叫着落荒而逃。她和最好的朋友相约回家继续喝酒,却在听到门禁里朋友丈夫说的“你回来了”后,落魄地独自回家去。
豆瓣的故事简介里说,所有人都为她本能地生存下去而打动。但有时候,我想是因为生存本身的痛苦比死去要容易承受。麻木地活着比死去好吗,最后,她决定重拾旧业。松子只要找到一个小小的支撑点,就可以一直活着。人的本能是活着吗?她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还会去医院拿药,但又漫不经意地用啤酒送着药喝下去。她是一个拒绝思考的矛盾体。她从小缺爱,所以一直渴求着,无论是什么形式的爱。我想她还在等待着,下一次爱的机会和下一个爱人的到来。
编辑 甘友彬
审核 甘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