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文网 影乐新评 正文

改革先行,做至真至深之人
2021-06-18 17:07 平原 

文/平原


    《山海情》是孔笙和孙墨龙两位导演的作品。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易地搬迁,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它既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开年大戏,也是国家广电总局“理想照耀中国”电视剧展播活动的重头戏,重看这部作品,依旧感慨万分。


      马德福的演绎不仅仅代表他个人,更是代表着所有的好村官,好同志。得福在蘑菇滞销头疼不已得时候,还被上级领导逼迫进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现场会。当市长到来时,他赌上了自己的乌纱帽和前途,目的就是要为村民争得一线生机。德福,陈县长,凌教授都是甘于奉献的人,都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真实的中国故事和淳朴的中国文化风格形成了《山海情》真实的情感力量之源。”李京盛说。剧中有许多情节其实都很贴近于当时农村的真实生活,而且也能反映出了中国的优良传统。一心为学生的白校长,始终坚持教育学生为重的初衷,不惜浪费自己的时间给家中只有奶奶一人学生补课,在这如此贫困的土地上播种着教育的希望;一心为百姓的凌教授,始终坚持民众利益至上的本心,在双孢菇种植期间住在菇棚里忍受酷暑,为的就是让村民掌握自力更生的技能,造福当地的百姓;一心为人民的马德福,始终坚持永不放弃的精神和信念,为了能给村庄通上电,连续五天堵变电站所长的决心让人感动。


《山海情》的结尾,闽宁镇移民的第二代孩子们由于对大山老家的向往,一起悄悄地跑回大山老家,大人们最终也做出了妥协,放下了手头的要紧事,去大山里寻找最初的“我们”。犹记得剧情开始时,一群孩子想要逃离大山,第二代的孩子们也想逃离“大山”,城市的孩子们想逃离补课和压力的“大山”,这鲜明的对比不仅令人称赞。


      “独木桥有独木桥的好,它危险,但是让人警觉,那高速路是平坦,但是人容易麻痹,就容易出事故,而且高速路速度快,一旦出事就是大事。”白老师的这句话,让人受益匪浅。我相信世上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在面对独木桥和高速路的选择时,虽然有过犹豫,但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上独木桥,甚至为了这条独木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走的独木桥,却帮助无数人建出了迈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如今,我们正处于奋力起航的新时代,我们要永远铭记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奋斗历程,我相信用汗水浇灌定能有所收获,用奋斗铺就定能抵达幸福,用实干担当定能托起中国梦。


编辑 王莉丹

审核 甘友彬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