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文网 影乐新评 正文

从电视剧《小舍得》中分析家庭教育
2022-12-21 17:01 石永婷 

文/石永婷


  《小舍得》展现了两个家庭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小升初”阶段教育为议题,剧中这个重组大家庭所反应出的诸多问题,让人感同身受。剧中南俪、田雨岚对孩子教育方式的讨论,也是现实中因材施教和“唯分数论”的碰撞,是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时面临的两个问题。


  《小舍得》开篇的一个情节,就是欢欢数学摸底考只考了45分,而爸爸夏君山在得知女儿的成绩后,没有不问缘由就责备孩子,而是询问此次数学卷是不是太难,心平气和地帮女儿分析这次考试失利的原因,开导女儿不要有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并鼓励女儿下次一定会考好的。由此可见,夏家前期所体现的教育方式是合理的,夏爸爸给女儿宽松的学习环境,尊重孩子的选择,允许报兴趣班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


  反观颜子悠家里,他的妈妈十分注重孩子的成绩,一直拿颜子悠和别的同学对比,个个方面都要争第一。当他考得不好时,他的妈妈田雨岚就兴师问罪,甚至质疑老师出的试卷有问题,竟还闹到学校使陈老师被迫辞职。而当颜子悠考得很好,并提出让妈妈带他出去玩一下的请求时,田雨岚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时“奖励”了颜子悠一套试卷拿来练习,报各种补习班,不给他片刻放松的时间,美其名曰对他好。这种典型的“唯分数论”教育,扼杀了颜子悠的兴趣爱好和快乐童年,导致子悠后来出现了心理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孩子的学习动机特别受父母的教育观所影响。究竟是因材施教还是“唯分数论”,这两种不同观念直接决定了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和认知,同时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孩子们是很敏感的,心思细腻,能察觉到父母态度细微的变化,感觉到是否会因为成绩而被父母“抛弃”,父母因为成绩、考试问题,不仅没有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甚至成为孩子的“敌人”,这会让本身很优秀的孩子因为内心太过敏感而崩溃。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加强和孩子们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和需求,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学习,而不该用“唯分数论”来决定孩子的一切,更不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相较于欢欢在家里人的支持下积极主动当了几年班长,有是否补课的选择权利,报名上自己喜欢的兴趣班,学习一技之长等来说,颜子悠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丝毫没有放松的时间,没有培养自己兴趣爱好的时间,没有多余的社交活动,连他的班长职位都是他妈妈给他抢来的。而这也并不是田雨岚注重对子悠领导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她的好胜心,不管学习还是生活,他的妈妈安排了一切,除了学习从没有多余的实践活动。


  田雨岚十分注重对儿子颜子悠的培养上,她对孩子的教导完全是学习至上的理念,为子悠报名各种补习班,确实子悠也没有让妈妈失望,他成了妈妈们口中“别人家孩子”的典范,各种奖状,荣誉摆在家里。但是来自母亲的高强度压力使他每次面对重要比赛时总会心理失衡,以至于后来出现心理问题。


  家庭的高压教育方式在当今中国其实不在少数,像东方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山东周边地区的诸多家长将这一教育方式奉为圭臬。相信高压之下出才子,重负加身有成绩,坚信“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让学生放弃生活中成长的乐趣,将目标放在学习成绩上,只培养世人眼中所谓品学兼优的“别人家的孩子”,完全不考虑学生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一旦孩子与家长的想法相悖,就要求孩子无条件听从家长的意见,问其原因就是”都是为你好”,扼杀了孩子的诸多兴趣爱好。这样的教育虽然能让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但也会在无形中给孩子增加巨大的压力,虽然家长没有明说,但一言一行都在向孩子传达一种“你不能失败,一定要好好学习考高分拿学奖,拿不到就不是好孩子”的畸形理念。这种压力会越累积越重,让孩子不堪重负,最终压垮孩子。如颜子悠,庞大的压力使他每当重要比赛总会心理失衡,这也是这一类孩子最真实的写照。


  家庭教育问题的本质是亲子关系的问题,如何处理亲子关系决定了如何处理教育问题。这部剧的前半段夏家的教育方式就很好的处理了亲子问题,引导孩子积极努力的去学习,培养兴趣爱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自信心。


  归根结底,家庭教育还是要因材施教。对于孩子,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没有强到能克服主观情绪,家长就更要做好心理引导和鼓励。教育不应该是盲目的,不应该用通用解法,强行套给每一个独特的孩子,试图简单粗暴地达到目的,而应该是理智的,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发掘他们的天赋,因材施教,实现教化育人。


编辑 方美川

审核 游炜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