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文网 国风绘情 正文

《谷风》:回看千百年前的女性之悲
2023-05-08 14:54 方美川 

文/方美川


摘要:《诗经》,开中国诗歌之先河,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计311篇。这些诗篇再现了周代的社会生活,如农业的生产情况、政治经济制度、重大历史事件等。《诗经》除了反映社会生活外,还揭示了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悲哀。《谷风》便是一首反映人民苦难的诗,被丈夫抛弃的女子以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与丈夫同甘共苦,却在生活好转后惨遭抛弃的故事。今天重读此诗,我们或许可以从更深处窥探这位弃妇的哀婉形象,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讨论这位哀婉弃妇命运悲剧的不可避免性。


关键词:《谷风》;悲剧;自我意识


一、从具体内容进行研究


  《谷风》全诗六章,每章八句,前三章和最后一章描写弃妇悲惨的现状和丈夫的三心二意与无情无义。如最后一章的“有洸有溃,既诒我肄”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弃妇的悲惨现状,《毛传》:“洸洸,武也。溃溃,怒也”【1】。弃妇借“洸溃”的水流湍急之意,来喻指其被丈夫打骂虐待之事,表现出弃妇在婚姻中的悲惨;第二章的“不远伊迩,薄送我畿”则是表现出丈夫的无情无义,对于与自己同甘共苦过的妻子,丈夫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感情,仅仅只是将妻子送到门口;第二章的“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则用对比的手法反衬出女子的惨淡现状,荼,即苦菜,荠,即甜味的菜;弃妇为什么会不觉得苦菜苦呢,且认为它比甜味的菜更甜呢?我觉得这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为弃妇现状的凄苦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味觉上的苦,所以在其吃苦菜时并不不会觉得苦;第二是因为在弃妇与其丈夫结婚时,家庭状况比较清贫,吃的食物应该是类似于苦菜之类的粮食,但是夫妻关系和睦,而现在虽然经济情况有所改善,可以吃甜味类的菜,但是现在夫妻二人离心,所以弃妇会觉得苦菜并不苦,而是甜的,甚至甜的程度要超过甜味的菜。但无论从那个原因来看,这句话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弃妇凄苦的现状;最后一章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表现出其夫的冷漠狠绝,大梦一场,到头终是空,往昔的相敬如宾终究还是如镜花水月般,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中;如第一章的“采葑采菲,无以下体”使其夫的三心二意的形象跃然纸上,葑,蔓菁,菲,萝卜,下体,指根。弃妇将自己比作根基,将新妇比作叶子,其夫采叶弃根,足以显现出其夫的三心二意与无情无义。第四五章主要描写的是女子的个人美好品德,如第四章的“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泾、渭,河的名字,古时认为泾水浑浊、渭水清澈,湜湜,水底清澈的样子;弃妇将自己比成渭水,将新妇比成泾水,通过这种对比,显出弃妇的美好品德;如第五章的“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本章主要叙述的是彰显其美好品德的具体事例,深,指水深的河;浅,指水浅的河,其一,在面对难度不同的事务,弃妇总能很好地用恰到好处的方式去处理。其二,在与其夫结婚的初期,因为家庭贫穷而辛勤劳作,正是在她的辛勤操劳下,家庭的状况才慢慢地变好;其三,对于邻居的危难,自己也总是乐于助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从艺术手法角度进行研究


  “凡是真正能引起美感经验的东西都有若干艺术的价值”[1]。《谷风》全诗中运用了大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

(一)赋

  “诗歌虽已独立,在形式方面,仍保存若干与音乐、舞蹈未分家时的痕迹。最明显的是‘重叠’” [1]。诗歌中弃妇对于生活片段的描写大都运用了赋的手法。如“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等。

(二)比

  “所引者有时偏于意象,所引事物与所咏事物有类似处……这就是‘比’” [1]。叶嘉莹先生认为“先有一种情意然后以适当的物象来拟比,其意识之活动旋是由心及物的关系” [2]。如“既生既育,比予于毒”,在生活有所改善之后,无情无义的丈夫将自己糟糠之妻比喻成毒虫。在丈夫看来,因常年劳作而色衰的妻子,早已没有价值,妻子的存在和毒虫并无二异。从着我们便可以看出丈夫的无情无义。

(三)兴

  “偏重情趣,所引事物与所咏事物在情趣上有暗合默契处,可以由所引事物引起所咏事物的情趣……这就是‘兴’”[1]。松本雅明在《关于诗经诸篇形成的研究》中写道:“兴本来不外乎是在主文之前的气氛象征。它是由即兴、韵律联想等引出主文的,不是繁杂的道理,而是直观性的、即兴性的,并且不外乎朴素自然的表现法”[3]。全诗的开头“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以盛怒之风、阴雨起兴,引出所言之人其夫的性格暴躁,性格像狂风暴雨般易怒狂躁。夹杂着怒风的阴雨天,给人以心情低沉之感,通过风雨起兴,为全文奠定了一种低沉悲凉的基调,符合全文的感情走向。另外,“狂风大作和夫权制社会中男子在家中的主导地位、强势地位暗合” [4],这是悲剧的源头,也是古时束缚女性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从自我意识觉醒的角度进行研究


  弃妇有一定自我意识的萌发,但由于父权制社会的束缚,其意识也一直停留在萌芽之时,如第一章的“采葑采菲,无以下体”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葑,蔓菁,菲,萝卜,下体,指根。萝卜这种植物,所有的精华都在土地以下的果中,而弃妇将自己比作根基,将新妇比作叶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弃妇自我意识的觉醒,在那个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时代,女子在被丈夫抛弃之后,仍然对自己给以肯定,不自怨自艾,不自轻自贱,这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放到如今的时代,这种品质仍然弥足珍贵。但因为社会的束缚,这种意识并没有得到发展,一直停留在萌芽阶段,即使这位弃妇有着一定的自我意识,但在父权制的社会中,女子也只能像《野有蔓草》中的蔓草一样依赖于丈夫;再如“行道迟迟,中心有违”,“迟迟”,顾名思义,应该为缓慢之义,这位弃妇为什么要缓慢地行走了,在我看来,是因为在那个从一而终的时代,被丈夫抛弃是一件极其严重的事情,对于这位有着一定自我意识的弃妇来说,也终究没能躲过时代的束缚,也终究无法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对于这段失败的婚姻与无情无义的丈夫仍抱着一丝希望,想要通过挽留的方式来挽救这段岌岌可危的婚姻。另外,这首诗是以弃妇的口吻而写,主要内容为其对丈夫的埋怨,这也表现了弃妇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但弃妇却又在埋怨丈夫的诗中用两章的笔墨来描写自己的品德的用意何在?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弃妇希望通过对自己品德的描写来挽回自己丈夫的心,这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这也是其自我意识处在初级阶段的一个表现。


结语


  总之,对《谷风》这首诗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人们对古代女性毫无自我意识,只是男人附庸的误解,也可以为今天女性的成长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诗论[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2.

[2]叶嘉莹.中国古典诗歌中形象与情意之关系例说·嘉陵论诗丛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25-26.

[3]松本雅明.关于诗经诸篇形成的研究[M].东洋文库,昭和三十三年:944.

[4]穆娜.《邶风·谷风》赋比兴手法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11):1-4.


编辑 方美川

审核 邓雯娅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