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见习记者 韦晓雯 图/受访者提供
2020年,韦阳云创业的第三年,她所创立的海大青苑教育机构在青岛开了3个分校,实现了超过百万的营业额。这个来自广西鹿寨的农村女孩,在距离家乡1600多公里的青岛建立了自己的事业,而此时,她只是一个大三的学生。
6月14日,她在QQ空间写下了2020年的目标,买房、事业、买车、考研,并依次写下了实现的具体时间。“做这份事业,做这几件事肯定有我的道理。这是今年的目标,大家共勉,一起努力!”她在说说里写道。
从0到1的突破
2017年,韦阳云考上了中国海洋大学。大一时,出于挣点零花钱的想法,她做起了家教。开始,她只教两个学生,慢慢地教出了成绩,她萌生了给更多学生做家教的想法。为了招到更多学生,她便到小区里发传单。那时正值考试周,她只能利用考试的间隙发传单。从学校到小区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要倒两趟公交车,在车上,她就琢磨着怎么让学生、家长信任自己。
对于去的第一个小区——蓝山湾一期,她记忆犹新,“一开始我特别不好意思,怕丢脸,和人家眼神一对上我就马上移开,光想着怎么进小区门我就想了好久。”她笑着说。每一次发传单她都鼓足勇气,心里想着这是为自己代言,不是兼职工,再困难都要发,一边发传单一边介绍自己。7月的青岛,尽管到了下午,太阳依旧毒辣。一个小区,几十栋楼,一栋有4个单元,一个单元有20多层楼,韦阳云就一个楼层一个楼层地贴传单。“我一边贴传单一边害怕,小区保安不让贴,我只能偷偷摸摸地贴,现在想起来我手都发抖。”她说。
为了招生,她不放过任何一次宣传的机会。除了贴传单,她还在宿舍群、年级群等各种QQ群里发广告。有时在公交车上遇到学生,她都会把传单递给他们,就连去超市买水,她都会问问售货员有没有工作群,进了群之后发个红包,然后再发招生广告。到了2018年元旦,她陆陆续续给6个学生做家教,赚了3万元钱,这笔钱她一分都没舍得花,全部存进了余额宝。
韦阳云本人
有舍才有得
大二上学期,她每天奔波于学校和各个学生家中。“教学生要用心,反复让他学,如果学生某一个知识点不会的话,我可以跟他讲20遍。”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她所带的学生成绩都有了不小的进步。在各个学生之间来回跑实在让她太过疲惫,元旦之后,她想要租房开培训班的想法越来越强烈,那段时间她特别煎熬,基本睡不着,一下课,就趴在座位上想要怎么开培训班。那年寒假,她取出2万元钱租了个房子办起了培训班,一直忙到大年二十九,才回家过年。
后来,同校的研究生学姐孙朋找上了韦阳云,希望跟她合伙开教育机构,正好韦阳云有扩大规模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但此时,韦阳云手上只有4000元钱,距离要投入的3万7还差一大笔钱。她父母并不支持她创业,朴实的农村父母只希望女儿好好读书,不要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爸爸妈妈的反对,辅导员的不理解,又没有资金,真的让我感觉身后空无一人。”她说。但她还是坚持自己想做的,后来她从高中数学老师和一个学生家长那里借到了3万多元钱,创办了海大青苑教育机构。新的机构离原来的培训班太远,之前的学生因为距离的原因都离开了,她只剩下一个学生,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对于此,她说:“我一开始也比较挣扎,原来建立起来的人脉都没有了,但是如果一直守着小的培训班,我永远无法扩大规模。”为了创业,她把大学的课程全部安排在上午,下午就和合伙人一起去发传单,哪里有广场、公园,哪里就有他们发传单的身影。
如今,她的学生已经从最开始的两个变成了现在的100多个,机构也从狭小的居民房搬到了宽敞的写字楼。
青苑教育机构正门
挺一挺就过去了
“创业真是太难了,我经常24小时连轴转,濒临崩溃是常事,但又不想平凡一辈子,苦点累点挺一挺就熬过来了。”对于自己的创业之路,她这样说道。做家教时,无论刮风下雨,她从来没耽误过给学生上课。她还记得有一次青岛下冰雹,她走向公交车站准备去学生家时,广告牌直接在她身后砸下来,差一点就砸中她。冰雹伴随着大风大雨,水一下就漫过脚腕了,她还是坚持到学生家上课。下午上完大学的课程,她就马上赶到学生家中,晚上6点半到8点教一个学生,8点半到10点教另一个学生,坐末班车回住处,11点吃晚饭对她来说已经是常态。有时讲课拖堂一会,她就眼睁睁看着末班车从眼前路过,只能打车,打车也就意味着一个多小时的课白讲了。“青岛那么多大学生,每一个人都能做家教,我想要突围出来,就不能三心二意,我要比别人舍得付出。”对于坚持,她这样说。
她的坚持与不服输源于特殊的高中经历。在高中同学禤璐眼中,韦阳云是个独立、爽朗、敢想敢做的人。她16岁就和几个同伴从柳州到南宁广西民族高中读书。每次放假回家,她要转6趟车,三轮车、大巴车、公交车、火车各坐一遍才能回到家,每次回家都是大包小包,只能自己提。对于高中,她感慨地说:“我非常感谢民高,给了我不服输的精神。”
逐梦前行,未来可期
今年春节,韦阳云依然和往年一样,大年初五就返回青岛忙活机构的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她的机构只能在网上授课,部分高三学生无法接受网络授课,她只能退钱,差不多退了20多万。当时也没有办法继续招生,给她的机构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但这并没有阻挡她前进的步伐,6月1日是他们机构线下开课的第一天,招生工作也随之开始。今年夏天,她将在家乡鹿寨买下自己的第一套房,实现小时候的梦想。谈起未来的规划,她说,打算考研本校,不断提升自己,同时继续创业,把机构做大做强,争取开更多分校。
回望这三年,她体会过24小时连轴转的艰辛,遭遇过推倒与重建的阵痛,经历过百折不回的探索,终于不惑于方向,不惮于行动。正如她在采访中提到的,“靠山山会倒,靠树树会摇,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好”,一路走来,颠颠撞撞,唯有坚持,似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她前进的路。未来,她将继续从容而勇敢地走下去。
见习编辑 徐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