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文网 文坛琐事 正文

王尔德童话——写给“成人孩童”的童话
2021-06-02 16:22 龙如云 

文/龙如云


      从儿时起,我们就读过不少童话,但大多以“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结尾。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光良的《童话》中唱道:“你哭着对我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创作出这样的歌词,也是作词人有感于对童话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吧?


      事实上,并非所有童话都重复着幸福的结局。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笔下的每一篇故事都以极致梦幻的意象开笔,以极其浪漫的手法晕染,却以极度现实的意义收尾。每一个故事都锋利地展现出它的茎刺,告诉我们“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与其说王尔德在写童话,倒不如说他在借童话的外壳来写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

Oscar Wilde奥斯卡·王尔德


01


唯美主义风格的悲剧故事


      提到王尔德童话,就不得不提及王尔德想要启发的写作对象——成年人中的“孩子”。王尔德说:“童话不是为儿童所写,是为十八到八十岁之间孩童般的人所写。”王尔德童话集也成为了第一部真正写给成人看的童话。


      比起希腊悲剧大气磅礴的因果宿命、莎士比亚戏剧人文主义者孤独的痛苦,海明威笔下永不言败的悲剧英雄精神,王尔德记叙的是生命里的美与哀愁——平凡生活里的爱,精神世界中的美,以及这两者的毁灭给人心灵上带来的极大痛苦。王尔德笔下不再重复公主与王子一起生活的陈词滥调,也并不表达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美好愿景,只是以一种超脱淡然的口吻描述悲伤,以交错的人物视角与眼光引导读者去倾听童话故事中的悲泣。


02


童话节选


夜莺与玫瑰


      一只夜莺为了满足人类男孩儿追求爱人的愿望,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是,它用燃尽生命换来的玫瑰,却被人类随意践踏。夜莺对爱情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却被现实狠狠扇回一耳光。


      “山楂花是那么芬芳,躲在山谷中的蓝色风铃是那么芬芳,在山丘上开着的欧石楠也是那么芬芳。可是爱情却比生命更珍贵,而且一只鸟的心怎么能和一个人的心相比呢?”


夜莺与玫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快乐王子


      快乐的王子是一座金子和宝石制成的雕像,他看尽了人间悲凉,一只离群的燕子为他飞遍小城,给穷困的人们送去温暖。直到他耗尽自己全身所有财富,直到小燕子冻死在寒冷的冬天。人间疾苦仍然存在,王子雕像被摧毁,小燕子失去生命。


      “可世上最令人惊奇的,莫过于人们的苦难。真正的穷困,往往让人意想不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私的巨人


      巨人去朋友家待了七年,等他回到家发现,他自己的花园成为可爱孩子们的乐园。他赶走了孩子们,可是花啊、树啊都凋零了,无尽的冬日和寒风成了这里的常客。直到孩子们再次偷溜进花园带来微风和春天,巨人才意识到原来孩子们才是春天。


     “我有许多美丽的花。’他说。‘可是孩子们是所有花中最美丽的。”

03


倾听童话中的诉说


      成人的世界里总不免交织着希望和绝望,王尔德亦是如此。在他笔下,有夜莺为人类的爱情献出生命后气若游丝的悲鸣,有小矮人伴着心碎哀哀的哭泣,有巨人留住春天的发自内心的微笑,眼高手低的火箭起不了飞而发出的咒骂……无论读到何处,我们总能听到王尔德童话中或喜或悲的声音,瞧见童话故事中的黑白默色。


      他以不完美的童话反复叩问生活中的悖论和矛盾,以曲折的方式展现他对艺术和人生的追求,亦用自己的作品预言了他自己独特的人生路线:走在享乐主义与感官主义的边缘,摇摆于物质与精神之间,对爱情既渴望又绝望。


      或许,许多孩子们都在时间的拖拽下被迫变成大人,被迫面对生活中的压力,被迫遭受诘责与磨难,被迫进入生死离别的轮回......这样被迫长大的孩子们,需要的不是旧童话中“王子与公主过上幸福生活”带来的落差感,也不是莫泊桑、欧·亨利式无情的批判,而需要一处能够感同身受的处所,在其中阅尽花开月圆,也阅尽人情世故。王尔德的童话,便是我认为的一处安隅。


编辑 田静怡
审核 甘友彬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