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瑷歌
今日大众提起诗歌,总提及其中令人难以忍受的庸常乏味和苍白无力的顾影自怜。一部分人群缺少对于诗歌的关注,一部分人对诗歌的期待与现实的诗歌创作现状出现了错位和落差,以至于诗歌在喧哗多元的时代失却了宣叙与吟咏的声音,更失却了富有情境感的诗性魅力与价值。
我们仍能窥见现今诗歌创作充斥着一些污浊之气。“小众化”主要表现作品大多拘泥于人情感与私人空间的写照,没有时代的风云之气;“西方化”的诗歌作品像是“看似深刻的浮萍”,诗人的创作语言、技巧甚至分行,都盲目地崇拜和模仿翻译自西方的诗作。诗坛还存在着一些“庸俗化”倾向:有的作品格调不高,追求低级趣味;有的则热衷于炒作,博取眼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我们认为——尽管如此,今日的诗歌并非黯淡无光。我们组通过了解翟永明个人生平以及其创作的诗歌作品,看到了这位诗人在今天为诗歌的发展做出的个体化的努力,进而探寻今日诗人为今日诗歌赋能的新范式。与此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读者需要培养“往青草更青处漫溯”的审美意识与能力。
在新诗史上,翟永明作为“第三代”诗人的中坚、“女性诗歌”的代表,早已牢固地占据一席之地。但在诗歌越发小众和沉默的当下,相较于知名度比较高的余秀华,她已经习惯于冷寂和被遗忘,并从中获得了不被注视的自由。翟永明无疑是当下最时髦的“斜杠青年”——她是诗人,是摄影师,也是文化品牌创始人。在这些多重身份的加持下,翟永明的诗歌创作为现代诗坛带来一阵清新之风。
拿翟永明《胶囊之身》举个例子。诗歌第一句道出女性的微小。第二三句,“多少材料打造出”、“难以下咽”分别强调了女性的复杂和不屈从的抵抗。第二节一共九行,通过古今视角不断转换体现女性对两性关系的观照,以平静的口吻诉说女性的微小与苦楚。第三节胶囊从被置于广阔的天地空间到融化消失在茫茫宇宙中再到最后一节胶囊蜕皮而去,这整个过程也正是暗喻了女性思维挣脱了身份的束缚,真正的获得了自由。
概而言之,翟永明的个体化努力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艺术形式的交融迸发出诗歌的新生力。翟永明兼有女诗人和摄影师双重身份,她的跨界艺术实验使得文字与图像构成了一种丰盈与厚重,她无限拓展自己的时间空间,创造出一个更大场域去包容她的精神世界。第二、女性视角的切入编织了诗歌的新走向。她完整的去揭示了现代女性在两情相爱中,从最初的幸福,到失望、痛苦、惨败、最后归于无奈的过程,揭示出女性生命层次的精神感受。第三、现代词汇的植入拓展出诗歌的新疆域。她以强大的激情和宏阔的视野,在科技未来的想象中反思人类行为,发出对生命与世界的结论——更日常的巨变,潜伏在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中。
当然,我们不是从翟永明这一个例就冒然推出当下诗歌不是黯淡无光而是方兴未艾的。但是,我们也不能站在岸边看要消融的冰山一角,就主观臆断它注定不复存在的命运。而要让“今日之诗歌并非暗淡无光”这种观点成为公共觉悟,诗人需要用一双双手书写今日之诗歌,而我们读者需要以一双双黑夜赐予我们的黑色眼睛,去发现今日诗歌闪光之处。
编辑 游炜健
审核 王莉丹
附:
胶囊之身
翟永明
我活着
把自我装进微小包装
看多少材料打造出我这颗
难以下咽的胶囊之身
慢慢地我装进破碎的接吻
装进另一个人,装进他的研磨
装进不思量,自难忘
慢慢地我吞下,就着一杯苏打水
慢慢地我掰开一粒果核
掰开两树梨花三生斜阳
我与前世今生都有过交待
此身已装进太多的秋风
不放浪
也只能握紧这一束苦形骸
天地大到无际
也只是胶囊的公寓
慢慢地就着一杯温吞水
慢慢地滚进一片茫然的肉体
万物皆为脏腑
我又岂能不只是一粒渣滓
此身浑沌多淬炼
即便慢慢积攒出一个狡黠笑容
终将胶囊式地溶化、消失
既能令天地七窍生烟
终将化作一片散沙坠地
看看吧
无数胶囊排空而来
又蜕皮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