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文网 传统荟萃 正文

广西乐业县母里亚母系氏族文化
2022-11-12 16:13 田静怡 

文/田静怡


  摘 要:母里屯里女人可以抽烟喝酒,负责待人接物,并且把持家庭财权,也就是说家里的一切大事和正式事宜都是女性"说了算"。在人类学专家的考察下,因由这种特别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广西乐业县母里亚母系氏族文化被专家称为母系氏族文化重要的"活化石",被媒体称为广西最后的"女儿国"。广西乐业县母里亚母系氏族文化使这个大山里的独特风情值得更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乐业母里 亚母系 氏族文化 民俗风情


一、本文相关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目的和研究方法的大致交代
  关于母系社会这一命题的纷争,在学界争执已久,其中有一种主流的观点便是: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原始社会中某一个大时期里曾确确实实地普遍实行过母系母权氏族组织,母系社会组织构建人类早期文明主流。但是后来因为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社会的生产关系变迁,男子天生的力量和体魄使男性在生产中逐渐占了优势,由此牵发而引起了整体社会组织的巨大变化。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与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母系氏族制逐步发展为父系氏族制,人类社会渐渐从母系社会向男权社会转变。但至今仍然有不少人认为母系氏族社会的存在就是一个谬论,现实中母系氏族文化的遗留并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和公证度。母系社会的存在问题至今是人类学和文化届乐此不疲讨论的话题。而在乐业县逻西乡卡伦村母里屯,高山汉族人民中,一直沿袭着"男主内,女主外"这种女人当家作主、把持家庭中大家长权的传统。事实上,由于人类社会快速的变迁与世俗男权统治的文化冲击和几千年来的浸染,现如今,这种奇特的母系氏族习俗在我国遗存很少,不光少数民族中很少见,而且在汉族地区更是罕见,乐业县的高山汉族人民因为其特殊天成的历史自然优势和文化渊源而得以将此种传统保留,实属不易。笔者认为,或可通过对广西乐业县母里亚母系氏族文化进行研究考证以为母系社会的证实再添加一个“活标本”和研究可能并为充分开发出其文化价值提出初步的建议与意见。以之引申提高大众对母里亚母系氏族文化的了解并提高其文化影响力。目前,关于“母里”亚母系文化的研究并没有形成规模,对该项目的关注目光最多的仍旧是旅游开发的设计和宣传,鲜少有聚焦开发保护该文化本身的相关研究,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来自百色学院的讲师和家乡为乐业县的学生是关注该项文化研究的主要人群。目前研究项目仅有简单介绍与大致考察这两方面,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可供后学探索。区外、国外尚无学者关注这一研究项目。而类似的亚母系氏族文化的研究则存在一些比较兴旺的项目,如四川、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台湾阿美族母系社会文化的研究则十分兴盛,海内外众多学者为之侧目。笔者将初步对照、参考泸沽湖的摩梭人母系社会主题研究方法来进行广西乐业县母里亚母系氏族文化的研究。


  本文将使用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文将根据广西乐业县母里亚母系氏族文化的研究课题,并通过调查与此相关的文献记载来获得资料,从而达到尽量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广西乐业县母里亚母系氏族文化这一课题的目的。2.比较研究法,对广西乐业县母里亚母系氏族文化与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的母系氏族文化进行区分,以认识两者的差别,以从逻辑上辩证地掌握广西乐业县母里亚母系氏族文化的特点和本质。


二、母里屯概况和“母里”亚母系文化遗留具体情状
  在查找母里文化相关资料的过程中,笔者首先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母里屯在乐业县的地理位置归属问题,因由资料所显示的两种归属:一、属马庄乡;二、属逻西乡。这使笔者产生了困惑。于是,在查阅了《乐业县志》后,终于才理清了其中的来龙去脉。书中记载:“从1961年8月凌乐分县,复置乐业县至2002年8月19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同意:1996年,乐业县面积2615平方千米,人口约13.2万人;辖2个镇、8个乡:同乐镇、甘田镇、武称乡、逻沙乡、新化乡、马庄乡、逻西乡、幼平乡、花坪乡、雅长乡;这时候母里屯属于马庄乡;2005年6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2005]176号)同意调整乐业县部分乡镇的行政区划:……撤销马庄乡,原马庄乡扁利村划归幼平乡管辖,原马庄乡个马、七更、卡伦、打路、中停、平峨、鱼里7个村划归逻西乡管辖;全县现辖4个镇、4个乡:同乐镇、甘田镇、新化镇、花坪镇、逻沙乡、逻西乡、幼平乡、雅长乡;县政府驻同乐镇。”[1]至今,母里屯属逻西乡。母里屯的位置本身并没有变化,只是不同时期,乐业县行政区划产生了变化而导致的归属显示不同。


  母里屯是乐业县现逻西乡属卡伦的村13个自然屯之一,是一个被群山包围的小屯,数据显示:母里屯里总共只有15户人家,共70多人口。这个屯特殊在两点,一是周围几乎都是壮族人民聚居的自然屯,而母里屯以汉族自然屯立之其中,这里的汉族人讲的是官话,属西南官话的一种,是十里八乡的奇貌。二是这里的人大部分都姓吴,其余大部分姓“姚”,这似乎是一个小型的氏族聚居的结果。而联想到母系社会的姓氏文化遗留,“姚”姓似乎可以组织追溯联系起来,这也许是一个可以做相关考察的问题。


  这里的人具体生活有哪些特色和母系文化遗留显示呢?首先,在这个依山傍水,主要依靠农业生产为生的小村寨里,田里劳作的多是女人,赶马驮货这样的苦力活也为女性所做,因为她们是一家之主,会负责操持一家理财营生问题,而这里的男人则是负责管家,操持家务。这里的男人戏称:“女人在外那么辛苦,我们只能围着锅台转咯”。其次是当家里来客人时,通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男人在厨房忙里忙外,而女人们则凑在一起聊家常、招呼客人,热情而有风度。上菜是男人负责,但酒桌上只有女人的声音在敬酒陪酒、兴致高时还会挽起衣袖猜拳,而男人则通常会在厨房重开一桌,不能上桌。在饭桌上,她们经常还会唱些民歌山歌,几乎都是即兴发挥,但却常常很押韵且顺口,如:“主家不是鲜艳家,寒洞光阴度年华。好客来到无从敬,英雄只是一杯茶”,来源于新闻报道。另外,孙步康在《母里屯,广西最后的“女儿国”》一文中记录的真实例子:“'难得来,难得打马过金街;难得客人穿山过,今日到我母里来!'杨小妹一曲开台歌唱毕,母里屯的妇女们纷纷端起酒杯,和我们碰杯干杯。酒入肠胃,热血沸腾。”[2]这种民歌的魅力显得十分超然。再就是像去集市赶集这种抛头露面的事,通常也是女人出面,而男人则常负责在家洗衣煮饭带孩子。潘荣才在《温馨的母里屯》一文中说到:“我一跨进这个屯, 立刻觉得自己已经置身旧时 ——迎宾宴会上, 那些作陪聊天、吃饭、喝酒、抽烟、唱山歌的, 清一色都是女人;而最能象征配角作用的, 是那几个操持杀鸡宰鸭 、烧饭炒菜 、端酒递茶的男人……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得到确证: 女人在前台, 男人在后台; 女人在外头主事, 男人在家里承担;此等家庭关系完全属于母系社会的遗风。”[3]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母里屯这样的文化确实有母系氏族特色,但又和真正的母系文化存在区别,主要体现在:结成夫妻时,女方嫁到男方,氏姓按男性计算,也就是说双方结合的孩子跟父亲姓,这是典型的父权制社会家庭的参照,所以将此现象定义为父权制社会中的母权社会的文化返祖现象。梁维学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母里文化保护的思考》里阐述的观点也是如此:“婚姻方面,这里不同于台湾阿美族的“男不娶女不嫁",也不同于云南摩梭人走婚制,而是男娶女嫁,不排斥男子在家庭中的话语权,这就是独特的母里亚母系文化。学界把这一现象称为亚母系氏族文化”。[4]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母里”的由来与“母里”亚母系文化形成条件与原因
  “母里”名称的由来有几种说法,首先是熊讯、徐薇在《乐业母里屯——高山汉掠影》一报文中考察得出的结果:“母里的名字来源于传说中由贵州而来寻找风水宝地的母马或母龙;因为它们是'母的' ,在方言中谐音于'母里' ,也许和传说有关,母里屯得以出名的原因也是因为这里女人们特殊的地位和习惯。”[5]第二种是乐业频道网站所登:“据说该屯的祖先原是贵州人,因贵州那边耕田少,生活困难,后来遇到连年天灾,加上兵荒马乱,他们的先人便成群结队往外迁移,想寻找一个安身之所;他的祖先两兄弟骑着马渡过红水河,爬山越岭,来到乐业卡伦的大山;有一天,走路累了,看到一块大石头,就下马歇息,不知不觉睡了过去;醒来时,马儿不知去向,四处寻找,来到一处峰峦,往下看,山下是一个平坝,水草丰美,马儿正在那里吃草。兄弟俩下到平坝想拉马赶路;可是马儿只顾低头吃草任凭怎么用力拉也不愿走;先人们感到惊奇,这里难道是一块宝地,懂八卦的先人仔细察看了周围环境:平坝有两座山峰突起,东边一座状如白虎,西边一座状如青龙,一左一右;如在此建房,两只神兽就是左右护持,镇房避邪,可消除病灾瘟疫,使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于是便回贵州把家人接来,因为左边那座"青龙山"比右边那座"白虎山"矮,按习俗男左女右,先人便定下规矩,母里的女人要强过男人,在母里女人管家,女人讲话算数,男人要绝对服从。”三是据屯里的几位长者回忆,在他们还小的时候,便从父辈那里听说的版本是:在清代乾隆年间,一位贵州来的姓陈的算命先生从祖地里赶来一公一母两条青龙,原本他想把去世的父亲的尸骨葬到这个村子,但最后却因此地各方面条件不合意而走了;但是却把那条母龙留在了这个村子,之后母龙变成了一座石山,所以此地取名为母里,据说算命先生曾在这座山的岩壁上使用朱砂写下了一首诗,但距今年代已久,便只能分辨出一小部分字出来了。


  这三种说法都是传说性质的,村中老人也只了解这种民间传说的文本却不知其来源。但综合以上两种,我们依然可以抓住一个信息,即这种特殊的风俗并非广西本地传统文化所滋生,而是从外地而来的文化与先民的影响而形成,另外,避难是一个根本原因,而乐业县又与贵州省接壤,地缘上的接触导致文化上的相互影响,即使在交通较为闭塞的古时候、即使隔着重重大山,这种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这种民风民俗的生命力,也令人惊叹。而且据说,当地人从祖宗迁居母里迄今已有七八代了,由于大山隔绝了很多外来文化的影响,这种亚母系风情得到了原生态的发展和保护,但随着城镇 化的扩张、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再加上外出务工等因素的冲击,这种特殊的民俗文化并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这种现象需要引起乐业县甚至百色市文化保护工作组织的注意并采取相应措施。


  神秘而美丽的母里亚母系氏族文化,值得海内外文化届投注更多的目光。


参考文献:
[1]《乐业县志》:乐业县志编纂委员会 编,广西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06
[2] 孙步康:《母里屯,广西最后的“女儿国”》,《广西日报》2004年09月13日;
[3] 潘荣才:《温馨的母里屯》,《当代广西》,2007年2月上半月号第三期;
[4] 梁维学:《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母里文化保护的思考》,《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年第二期;
[5] 熊讯、徐薇:《乐业母里屯——高山汉掠影》,《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S1期;
[6]《神秘的母里亚母系风情》乐业频道网站,2008年4月


编辑 王莉丹

审核 游炜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