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文网 传统荟萃 正文

黑白无常传说的历史文化内涵
2022-11-26 16:04 唐嘉楠 

文/唐嘉楠


摘要:黑白无常是中国民间传说中负责勾摄魂魄的鬼神,从古流传至今,其历史文化内涵一直在不断丰富,体现了诸多如佛道思想、中国地狱观和幽冥观、善恶报应观等思想文化内容和一些民俗文化。研究黑白无常传说的历史文化内涵对我们了解民间传说的形成的思想文化基础和体现的社会文化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黑白无常;民间传说;文化内涵


  从古至今,黑白无常的传说与其穿梭阴阳两界的勾魂鬼使形象似乎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尽管在科技高度发展和唯物主义观念盛行的当代社会,黑白无常依然作为一种民间传说流传了下来。而黑白无常的传说流传到了今天,其中的信仰与迷信成分早已大打折扣,但其中蕴含的包括中国古代的灵魂观、幽冥观和佛道思想、善恶报应观等思想文化内涵依然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佛教思想

  无常本就是一个佛学名词,佛教中自然也有无常使者的说法。无常谓器世间山河大地及一切有为之法,迁流无暂停,终将变异,皆悉无常。佛教从因缘法的角度,说明诸法是因缘生,由于因缘会变异而终将灭坏,因此说无常。《金刚经》对于“无常”的描述,大众皆已耳熟能详:“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谓无常,就是一种没有的常态,没有一种固定的状态。世界的一切都是无常的,这就是佛教的世界观。《涅桀经·寿命品》云:“是身无常,念念不住,犹如电光暴水幻炎。”《六祖坛经》也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无常经》亦称:“未曾有一书不被无常吞”。从以上这些文献中可得出,无常本指人的情感或者大自然的征象变换不定,佛教以为世间种种皆是变数,生灭与相续无常,不断迁流。


  佛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死是不可避免的,人终究难逃一死,只能顺应自然之无常变换,人的灵魂也逃不过无常鬼使。所以无常后来也成为人死的婉词,亦指勾魂鬼。虽然黑白无常中的“无常”一词来源于佛家思想和佛教的世界观,但黑白无常依然是中国本土的鬼神,可以说是佛教思想杂了中国本土的其他信仰和社会文化而形成的。


道教思想

  与佛教思想相似,道家也认为世间一切生灭无常,人寿亦是。《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变化之中。《易经》之“易”字有三个释义:一为“变易”,也就是天地无常,万物变化;二是“简易”,“易”的根本是简单的,只一阴一阳而已,但阴阳二元论所体现的对立统一便足以囊括万种事物之理;三是“不易”,即纵使世间万物变化,但规律不会变,终有定数。除却同佛教无常思想相似的“易”之“变易”思想,黑白无常传说更突出地体现的是“易”的第二种释义——“简易”。也就是道家的阴阳学说。


  黑白无常之所以有黑白之分,并不是因为衣服颜色的不同,而是一种阴阳属性的表示。“黑”与“白”分别代表的是一阴一阳,这也同阴阳鱼太极图中的黑白双色相吻合。由此可见“无常”之说也与太极图有关,而太极图又代表着道家的阴阳学说。黑白无常形象一黑一白,一阴一阳,一高一矮,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对称之说,也可印证上文提到的二者皆是纯粹的中国本土鬼神的论点。鲁迅先生也曾写道:“为什么无常有黑白之分呢?……从黑白阴阳来讲,才符合中国的阴阳说。”中国人以阴、阳两个元素概括天地万物,这就是中国的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黑白无常的传说也正是体现了这种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观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善恶报应观

  传说中,黑白无常手执脚镣手铐,专职缉拿鬼魂、协助赏善罚恶。其中,白无常官帽上写有“一见生财”四字,给予感谢并恭敬神明之人以好运;黑无常官帽上写有“天下太平”四字,意为对违抗法令身负罪过者一概无可赦免。黑白无常作为直接与人接触的鬼差,兼有监察人间善恶的职能。一个记录善,所以笑颜常开,面容偏善;一个记录恶,所以一脸凶相,面似狰狞。


  善恶报应观念是一种中国古代的传统信仰习俗,它在古人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古代民俗心理的真实体现,有着深刻的现实根源和文化内涵。善恶报应观念的渊源极早,早在道教形成和佛教传入中土之前就已经具有雏形。而后来的善恶报应信仰则是融合了儒、释、道三教思想的混合体,其中的善恶、因果、承负等思想对古代民众的心理和生活产生了普遍而深刻的影响。道教和佛教都以善恶报应作为基本信条之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古人之所以信奉佛道二教的鬼神,拜倒在它们的脚下,就是因为相信在冥冥之中,神佛能及人之所不能,惩恶扬善,主持着人间所缺少的公道,裁定着人间的善恶。使作恶的人自食恶果,使行善的人得到善报。黑白无常作为中国民间传说中最有名的鬼差,也是汉族民间文化中的一对神祇,自然也有这样裁决的权力,在无形中以这样的善恶报应信仰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幽冥观与灵魂观

  黑白无常是地府的鬼差,凡天地万物,在其死后灵魂都会被勾魂鬼使黑白无常带到地府,而地府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各种佛教典籍中,则是掌管万物生灵生命的地方。


  既有地府,有阴阳,自然也有魂魄一说。中国古代的灵魂观念起源甚早,据近代考古学家、人类学家的研究, 距今二万五千年至五万年前的人类,已具有灵魂之观念。出于对死亡和死亡以后的未知世界的恐惧,人们不愿面对死亡,也不愿意承认生命终结这样的残酷现实,因而尝试创造出一种能够超越生命有限性的东西,也就是不灭不朽的人的魂魄——以此来达到永生,同时构造了与此相对应的一整个阴间世界。黑白无常也正是传说中勾摄魂魄的鬼差,魂魄有阴阳之分,对于男性来说,白无常勾其阴魂,黑无常散其阳魄;对于女性来说,黑无常则勾其阳魂,白无常散其阴魄。中国的灵魂观念就主要围绕着有关魂、魄及此二者之关系的认识展开,具有鲜明的哲学思辨色彩和强烈的世俗特色。


  鬼神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人死之后的魂魄,而在将鬼神人格化之后,他们便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对象,祭拜他们就从单纯的后人祭拜先祖变成了独特的鬼神崇拜。黑白无常也正是人死后魂魄不灭,被赋予了人格后又反过来对世人死后没有消散的魂魄进行管理的鬼神


结语

  黑白无常传说流传发展至今,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体现了佛道思想中的哲学观念,也体现了善恶信仰观念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人们对死后灵魂不灭、生命不朽的期许以及渴望长寿健康、财源滚滚的美好愿景。虽然在信奉科学的今天,一些迷信思想和做法早已被淘汰,但其依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编辑 方美川

审核 邓雯娅


参考文献

1.汪冰霜.“黑白无常”的由来及其形象[J].青年作家,2015,(8):121.

2.王景琳.鬼神的魔力:汉民族的鬼神信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06.

3.陈睿.从唐代离魂小说看中国先民的灵魂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3期).

4.戴峰.善恶报应信仰的产生与发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4(11):28-32.

5.濮文起.中国人地狱观的演变进路[J].世界宗教文化,2021,(02):10-17.

6.刘媛.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09.

7.于由.旅游道教文化[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08.

8.马书田.全像中国三百神[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1994.

9.林连华.先秦中国灵魂观研究[J]. 北方文学, 2018, (15):242-244.

10.鲁迅.朝花夕拾[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09.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