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文网 传统荟萃 正文

“美其所美” —广西彩调剧分析
2021-11-26 16:02 李刘昕怡 

文/李刘昕怡


  彩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种地方戏曲,亦称"采茶戏"、"花灯戏"、"调子"等,又因其唱腔中多用"哪嗬咿嗬嗨"作衬词又被称为"哪嗬嗨",属于灯戏系统,源于桂林地区农村歌舞、说唱衍化而成。彩调因其生活化的内容取材、朗朗上口的曲调唱腔和风趣活泼的表演风格而闻名。其中,彩调剧用桂林方言演唱,曲调优美,唱词朴实易懂,内容贴近生活,表演诙谐,生动活泼,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对其美学方面的关注和探讨。


一、细致精彩的角色行当

  彩调剧是广西民间小戏,它的行当以“三小”即生、旦、丑为基本类型。

生行细分为小生、老生、娃娃生、正生四类。正生饰为剧里所有的正面角色。小生多饰机智勇敢,活泼可爱的有志青年,表演唱、做、念、舞并重,以演载歌载舞的小戏居多,其中不少角色原为丑行应工。
 

  旦行分花旦、正旦、老旦、摇旦四类。花旦常演载歌载舞的戏,表演敏捷优美,活泼热烈、俏丽可爱,唱、做、舞并重。彩调剧中,旦行的剧目很丰富,因此也有"无旦不成戏"之说。
 

  丑行分正丑、烂丑、褶子丑、老丑四类。其中老丑比较特殊,饰演年长者,为丑角中的正面人物。正丑所饰人物多为农民和各种职业的劳动者,有老有少,性格各异,均为喜剧中正派人物,表演诙谐滑稽,动作明快大方,唱、做、念、舞并重。彩调剧中的丑行表演富于特色,剧目较多。


  彩调剧中行当之丰富使得我们在欣赏表演之时,不仅仅局限于其表演形式与艺术特点,还常常会去思考人物角色对应的行当及其展现的角色特点,各式各样的行当展现了生活中代表人物的个性特点,极具特色。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精妙绝伦的艺术特点

  彩调最初为"双簧蛋"形式,单人表演男女两个角色,而"对子调"则由男女同台表演。表演的内容大多从神话传说、章回小说、市井轶闻中取材,积累剧目多达500出。彩调表演艺术富有地方特色,在"三小戏"中最为突出。如步法、扇花、转身、亮相和旦脚特有的指法等,就各有数十种。扇子、手巾、彩带,被认为是彩调表演的三件宝。其中扇子是主要的一件,用舞扇花来表达情绪,还可当作扫帚、火炬、画卷、匕首、铁锤等,故有"万能道具"之称。


  博览中国众多戏曲,彩调剧以它独特的戏剧风格而区别于其他戏曲种类。如桂剧也是广西主要的地方戏之一,有较悠久的历史,约发端于明代中叶。彩调与桂剧虽然都流行于桂林,都注重唱、做、念、舞的表演功法,但彩调更突出的是做与舞的表演,而桂剧则尤以唱工细腻、做工传神见长。二者相较,从剧目内容来看,桂剧故事情节长而复杂,剧目丰富,有“大小本杂八百出”之说。反映王公贵族、忠臣逆子、才子佳人的作品居多。而彩调的故事情节则较短小简单,多是反映平民百姓的生活,大到生产生活,小到家长里短、婆媳关系等。平民化和亲民化特征更为突出。比如《王二报喜》,写赌徒王二骗吃骗喝,妻子气愤离去。王二悔改认错,最终夫妻破镜重圆的故事借以讽刺不务正业,好吃懒做的行为。又如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王三打鸟》这个传统喜剧,则是通过王三与毛姑妹这对相互爱慕的青年的一个生活片断,有趣而生动地批判毛姑妹母亲的封建思想。通过彩调剧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演形式来传情达意,更容易使观众共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生动诙谐的表演形式

  彩调音乐是在桂北、桂西等地普遍流行的“采茶歌”“花灯”“唱灯”“耍板凳龙”等基础上发展、形成与完善的,同时还融入了广西的山歌,吸收了广东省的粵剧、湖南花鼓戏、汉剧等戏剧特点,由简单的民间小戏发展成一套丰富多彩的彩调剧。戏剧讲究“唱念做打”,其中“唱”是戏剧元素的重中之重,“唱”所讲究的是唱腔,而剧种与剧种之间的区别便是由唱腔决定的,彩调剧自然也是因为唱腔的独特而具有了别具一格的特点。

  

  说到唱腔,不得不提及彩调剧中的三大类,分别是腔、板、调。每一类都彰显出彩调剧浓厚的生活气息,以及乡间百姓心中朴实的快乐。


  彩调剧的表演是包括唱、念、做、舞四功五法在内的综合性艺术。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做与舞的表演。由于彩调演出的是以"三小戏"为主的载歌载舞的36出江湖调,在表演中的手、眼、身、步法,基本贯串于彩调的"矮步"、"扇花"之中,所以说,"矮步扇花"即是彩调最具特点的表演艺术。彩调的矮步扇花,在各个行当中都有不同的表现身段。


  总之,若是从整体的戏曲风格来看,同样产生于广西的桂剧大而雅,彩调是小而俗。然而此俗”绝非贬义之言,从民间戏曲界有桂剧是“幽香的桂花”,彩调是“艳丽的山茶花”之说可见一斑。同时,也正是由于彩调剧所具有的鲜明的地方特色、亲民的故事情节、诙谐的舞台风格和轻快的音乐唱腔所呈现出来的戏剧效果,才形成了彩调剧独树一帜的戏剧风格。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放眼望去,泱泱华夏大地各地戏曲皆有其美。于广西地区而言,彩调能独占鳌头、大放异彩足可证明彩调的美有其特性,其美已然深入八桂人民心中。然而如何能使彩调剧在与诸多戏剧的争留中保其特性,继续书写在中华传统文化宝册上的壮丽篇章,这仍然值得我们去挖掘和深思。


编辑  姚金媛

审核  唐彩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