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文网 传统荟萃 正文

春日镀花,花朝至
2023-05-19 15:41 雷洁 

文/雷洁


       农历二月,春风拂柳,余寒犹厉,恰是百花争放、莺歌燕舞的时节,正宜结伴游行,踏青赏花。


      有人说:“春天的诗,藏在花里。”人们爱花,便用或华丽或清雅的辞藻,极尽表达自己对花的喜爱。但在当今,大多数人却只记得花的名字、花的样貌,却忽略了花也有自己的生日——花朝节这个曾被人们热烈追捧、辗转流连在文人墨客笔下的古代传统节日。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花朝节,简称“花朝”,又称“花神诞”、“花神节”、“扑蝶会”、“挑菜节”、“百花生日”等,曾是我国民间“岁时八节”之一。花,草木之葩也;朝,旦也;“花朝”,意即百花盛开的春晨。


      气候的差异导致各地花期不一,因而花朝节的具体日期也略有不同,一般为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二月十五或二月二十五。据《熙朝乐事》所言:“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古时中秋又称“月夕”,是以人们取“花朝月夕”之意,多以农历二月十五为“百花生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花朝节由来已久,最早可见于春秋时期《陶朱公书》所载:“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但直到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才明确提出“花朝”这一称谓。南北朝时期,与花朝节相关的诗句开始出现,其中,南朝梁元帝的《春别应令诗》最早将“花朝”写入诗中:“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唐朝时,在武则天的影响下,花朝节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与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和八月十五的中秋节齐名,并列为三个“月半”佳节。北宋时,花朝节才被确定为全民的节日,逐渐由上层社会普及到民间。到了清末,由于种种原因,花朝节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日渐消亡。


      古人认为万物皆有灵,最初的花朝节是人们祭祀百花女神,祈求福佑的日子。随着花朝节的不断发展,其习俗活动的内容也日渐丰富。


      供奉花神。传说花神专管植物的春长夏养,所以人们为花神设置神位,建造神庙。在花朝节当天人们聚于花神庙前,杀牲供果,演戏娱神,焚香秉烛,礼拜祷祝。当天夜里,人们还会在花神庙附近提灯巡游,以求花神福佑。


      游玩赏红。清代顾禄《清嘉禄·二月》:“(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峭缯粘在花枝上,谓之赏花。”人们将彩绸和五色纸剪成花幡装扮在花枝上,用来庆贺百花生日,祈求花木繁盛,人寿年丰。


      扑蝶挑菜。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长安二月间,士女相聚,扑蝶为戏,名曰扑蝶会。”而所谓“挑菜”,也就是挖野菜。


      蒸制花糕。据说制作百花糕的习俗源自武则天。相传武则天嗜花成癖,每逢花朝节都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捣碎蒸制成百花糕,馈赏群臣。民间百姓纷纷效仿,制作百花糕的习俗蔚然成风。


      出郊劝农。劝农,即劝农耕种。清朝丁宜《农圃便览》有言:“十五日为花朝,又为劝农日,晴吉,风雨主歉。”古人认为花朝节是农耕的最佳时节,所以在这一天,一些地方官员会下乡巡视,训示农桑,劝农耕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古人爱花,所以予花名,司花神,贺花朝;今人爱花,却鲜有人知道花朝节,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编辑 雷洁

审核 邓雯娅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