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文网 传统荟萃 正文

关于“春华秋实”的“华”的问题
2023-04-09 15:37 包超睿 

文/包超睿

  “華”是“花”的本字,本身就是一朵花的象形,加注了“于”作为声符。“花”则是后起的形声字,从艸,化声。


  “花(華)”和“化”的韵部在上古并不相同,前者是鱼部,后者是歌部,拟音分别为*hʷ'ra和hʷ'raih。(“華”今天的huá读音对应的拟音则是w'ra)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诗经》里有这样的句子: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诗经•小雅•采薇》


  上面这几句诗当中,“华”和“车”押韵。“车”在《广韵》里有两个音,一个是鱼韵(对应今音jū),一个是麻韵(对应今音chē)。《切韵》音系的鱼韵只能来自于上古鱼部,因此可知“华”“车”在上古都是鱼部。


  《楚辞》中则有: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屈原《离尤》


  这里“他”和“化”押韵。“他”又写作“佗”,在《广韵》里属歌韵,只能来自上古歌部,因此可知“他”和“化”在上古都是歌部。


  因此,先秦时期的人们如果要给{花}这个词造个形声字,大抵不会选用“化”作声符。在歌、鱼两部的二等合流之后(汉朝之后),“花”这个形声字才可能被创造出来。甚至东汉的《说文解字》都没有收“花”字,只收了“華”。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说明,在许慎那时候,可能“花”字还没造出来;也可能已经造出来了,但作为俗字它太俗了,许慎看不上眼。总之,在那时候,“華”才是{花}这个词语的正字。


  考之古籍,“春华秋实”最早的出处大约是《三国志•邢颙传》中的“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虽则云然,“华实”一词先前也经常出现,意思就是“花朵和果实”,如王粲《登楼赋》:“华实蔽野,黍稷盈畴。”另外,魏晋时期既有用“华”表示{花},也有用“花”表示{花}的用例:

丹华灼烈烈,璀彩有光荣。——【三国魏】曹植《弃妇诗》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三国魏】曹植《公宴诗》
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三国魏】阮籍《咏怀(昔日繁华子)》
寒花发黄采,秋草含绿滋。——【西晋】张协《杂诗(金风扇素节)》
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西晋】张华《情诗(游目四野外)》
芙蓉覆灵沼,香花扬芳馨。——【十六国前凉】张骏《东门行》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东晋】陶渊明《拟古(日暮天无云)》

  可见,当时正处于二者皆可的状态。当然也可能存在这种情况,阮籍当时写诗的时候也还是写作“夭夭桃李华”的,后来人给改成“花”了。至于本来写“花”被后人改成“华”的情况,想来概率极低。
曰若稽《现代汉语词典》:

  我们发现,它给“春华秋实”的“华”的注音是huá。是不是词典出错了呢?别急,我们看看释义:春天开花,秋天结果。这样的释义,实际上是不符合其典故出处,《三国志》的原文的。“采庶子之春华”,既然在“之”的后面,而且可以“采”,那当然是一个名词性短语,“春天的花朵”,而不是“春天开花”。所以,“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是后世使用这一成语发展出来的意思。

考之《广韵》: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上往下三个读音,分别对应今音huá,huā,huà。我们看到,第一个读音的释义有一句“草盛也”。作为动词的“开花”,含义似乎与之相似,盖可以为“春华秋实”之“华”注音为huá张本。


  从上往下三个读音,分别对应今音huá,huā,huà。我们看到,第一个读音的释义有一句“草盛也”。作为动词的“开花”,含义似乎与之相似,盖可以为“春华秋实”之“华”注音为huá张本。


  如此看下来,似乎一些都很理所当然。然而,还是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图片来源于作网络
  笔者暂时没找到古人给作“开花”讲的“华”的音注。文献无征,姑阙疑可也。


  结论:“春华秋实”的“华”准确无误。至于读音,典故出处“采庶子之春华”的“华”应当读作huā;现在常用的这个成语,huá,huā皆可。


编辑 王莉丹

审核 游伟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