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文网 传统荟萃 正文

妈祖传说在琉球地区的本土化文化转型
2022-05-07 15:33 张德杭 

文/张德杭


  摘要:妈祖传说起始于宋朝时期的福建莆田,是流传于中国沿海的民间传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宋朝时期海商贸易的繁荣,妈祖传说从中国流入海外并逐渐兴盛。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妈祖传说在琉球(今日本冲绳县)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嬗变与其他地区相比都有所不同。这种独树一帜的特殊现象反映了妈祖传说在传播过程中与琉球民间本土信仰的融合,其中的不同之处产生背后所反映的两种民间文化观念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妈祖传说实质上是属于地域性的民间传说,但是它却打破了地域上的限制,不仅广泛流传在中国沿海地区,在其后几百年间的发展史中更是在海外也广为流传并被当地人民所接受。妈祖传说折射出了汉族海洋文化的特质,而它在传入琉球后的嬗变又体现了与当地的民间传说的融合。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共计有上万座供奉妈祖的灵庙,它们分布在全球46个地区和国家上。同时联合国还在20世纪80年代授予了妈祖“和平女神”的称号,其后更是在2009年9月30日之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可见妈祖传说的流传之广,影响之深。


一、妈祖传说源流与传出

  妈祖原名林默,“妈祖”实际上是林氏宗族后人对于她的尊称,“妈”是“奶奶”的意思,“妈”与“祖”连称则是对族内德高望重的女人的尊称。林默出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的一个官宦家庭,是福建晋代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乃当地的望族之后。关于妈祖的降生也充满着传奇色彩,传言由于妈祖的父母二人常年行善积德,其母王氏于一天夜里梦见观音菩萨赐予一药丸,并言服下之后能得慈济之赐,于是王氏便怀了孕。到了妈祖出生那天傍晚,有一道刺目的红色光芒从西北方向直直射入院中,同时香气萦绕,经久不散。又听见房屋四周好似春雷轰鸣般隆隆作响,地变紫色,妈祖于是降生。因她出生一直到满月为止都一声不哭,其父林氏因此给她取名林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湄洲岛位于大海之滨,岛上人民以出海捕鱼为生,因此常有海祸发生。林默自小熟悉水性又通晓天文气象,因此常给当地渔民预测吉凶,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她称之为“神女”“龙女”。除此之外,水性极好的林默还经常救助在大海中遭遇沉船的船员,成为了当地渔民心目中的女侠。可是在一次危险的海上救援中,林默最终也没能敌过深不可测的海浪,葬身于其中。听到消息的人们悲恸欲绝,并不愿意相信林默真的就这样死在了风浪中,于是他们认为林默是羽化升天,成为了海神继续守护着这一方百姓。


  在妈祖传说中还有很多林默如何在海上救助渔民的故事,这里就不再一一细提,总之有关于妈祖的传说就这样逐渐在福建一带流传开来并逐渐传播到了其它沿海地区。其后真正使得妈祖传说在历代的发展中确立了正统地位的是历朝皇帝的褒封。从宋朝起至清朝,妈祖经历了先后36次的皇权策封,产生了“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别称,建立大小庙祠千余座,在清朝康熙二十三年更是被列入国家祀典。


  关于妈祖传说在琉球的流传则是与明朝繁荣的海商贸易有关。从宋朝时期开始,北方地区战乱频繁,王朝经济政治中心南移,南方成为了新的经济中心,而福建莆田地区作为沿海地区,经济中心的南移更进一步地促进了该地区的海商贸易的繁荣,这也促进了琉球地区与中国的商品贸易往来。到了明朝时,随着政权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两地已经形成了长期稳定的朝贡关系,此外民间也有频繁的商业上的贸易往来。在明朝时,郑和七下西洋又极大地加强了中国与海外的贸易联系,频繁的海上商运使得人们对于出行船只的安全产生了迫切的精神需求。于是被奉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以及出海前向妈祖进行祷告就成为了沿海地区的重要传统。这就使得人们在出海时将自己的海上守护神妈祖的传说也一并带入了琉球地区。不过这时候的妈祖传说在琉球还只是小范围的流传,并没有获得当地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妈祖传说真正在琉球地区兴盛起来是在洪武年间,在这期间,闽人在朝廷的组织下开始有规模地向琉球移民,这也是由官方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闽人在给琉球带去了先进的生活、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将本土的妈祖传说真正带入到了琉球人民的生活中。在此后的五百余年间,随着两地移民活动的不断深入,两地人民在生活上的不断交融,妈祖传说也逐渐在琉球地区兴盛繁衍起来。当然,除了闽人移民的文化值入这一主观因素外,妈祖传说本身与琉球地区人民日常生活的契合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客观因素。琉球身为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再加上地形狭长,耕地资源极其匮乏,因此岛上人民多从事渔业,渔民们早已深受海上风浪之苦。而当时的琉球民间传说中有关于海上保护神的领域还是空白一片,人民对于这方面的信仰的空白与迫切的精神需求都为妈祖传说在琉球地区的传播与兴盛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二.妈祖传说在琉球的本土化转型

  妈祖传说,在琉球被称作“天妃传说”,因其传入时间在明初,而元明时期对于妈祖的称呼就是“天妃娘娘”。琉球的天妃传说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是在历经琉球人数百年的发展改造之后,已经逐渐和当地的本土信仰——姊妹神信仰产生了融合,与原始的传说内容有了较大的区别。姊妹神信仰是一直盛行于琉球地区的本土信仰,在那些靠海谋生的琉球人心中,姊妹神是能保护他们平安的守护神。在妈祖传说传入琉球后,琉球人将自己的这一信仰融入到了妈祖的传说当中。在这一点上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伊波普犹在《姊妹神之岛》中提到的传说,传说大意是说:妹妹做梦梦见了出海的父亲和兄长二人,她先救出了兄长,可随后却因没有力气再去救父亲而导致父亲淹死。兄长从海上归来后,果然说父亲已经淹死在海浪中。这则传说故事与妈祖传说中的“伏机救亲”的故事几乎是一脉相承。但有所区别的就是在妈祖传说中林默是救了父亲而未能营救兄长,这一情节在琉球的传说中则是正好相反。造成这一截然不同的结局的原因自然就是因为妈祖传说与“姊妹神”信仰的融合,因为在当地的“姊妹神信仰”中,姐妹会以灵力来保佑兄弟的安全,这与妹妹“先救兄长”的情节不谋而合。也正是由于“姊妹神”信仰的存在,才最终有了融合了妈祖传说和姊妹神信仰的“天妃传说”的出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其后的几百年间,原本的琉球逐渐被日本所统一,而随之妈祖传说也进一步地从琉球传入到了日本北方民间地区。在漫长的传播适应过程中妈祖传说又逐渐与当地的稻神信仰融合。稻神在日本民间是掌管粮食谷物的神灵,在日本民间有专门供奉稻神的稻神社,而一同被摆放在稻神社中的还有妈祖的牌位。这是因为当时的日本耕地资源和人力资源都十分紧缺,粮食生产还处于十分落后的地位,因此日本的稻谷自古以来都是由福建经船舶运输而传入的,粮食资源的稀缺也使得民间对于稻神十分重视。从福建驶往日本的运输稻谷的船只是将妈祖作为海上航运的保护神,因此在日本人心中妈祖也逐渐演变成了日本稻谷的保护神,一同被供奉在神社之中。至此,妈祖传说在琉球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一个外来的民间传说到一个具有当地区域特色的传说的转变,融合了姊妹神信仰与稻神信仰的妈祖传说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其精神内涵上都已经与原来的大相径庭。


三.妈祖传说嬗变的原因分析

  对于妈祖传说在传入琉球后产生的本土化的嬗变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


1.儒家文化与琉球本土信仰的冲突

  在儒家文化的传统伦理观念中,“孝”是其核心思想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儒家文化作为当时统治者巩固封建统治的必要手段之一,一直以来都被当作正统思想用以教化百姓,对人民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因此,儒家文化中一直大力提倡的“孝”道,自然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人们恪守的行为准则之一。儒家文化虽然把“孝”和“弟”都看做是做人的根本,但是在“孝”和“弟”中更为根本的是孝亲,也就是孝顺父母,而“弟”——有爱兄弟则被排在了后面。因此,在中国沿海地区流传的妈祖传说中林默是先救其父而未能救其兄,这也是儒家文化中孝亲思想对人们观念的影响的直接体现。但是在琉球当地的本土信仰中,他们信奉的不是孝大于天的儒家宗亲思想,而是守护兄弟的本土固有信仰——姊妹神信仰。因此,妈祖传说在传入琉球时,由于受姊妹神信仰中守护兄弟观念的影响,当地人将其中的情节做出了改变以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相契合。根据后来的考察得知,在琉球“救兄未救父”版本的天妃传说在不仅在当地十分盛行,在周边岛屿上也广为流传,而“救父未救兄”版本的天妃传说的传播却仅限于琉球岛中南部地区。由此可见妈祖传说中的这一情节的变化绝不是传播过程中偶然的嬗变,而是与当地民间信仰相互交融的结果。


2.稻神信仰与海运之间的特殊联系

  在当时的日本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生产技术的落后,导致粮食的生产极为困难,而由于粮食的稀缺,使得对于稻神的崇拜在当地人的心中具有相当崇高的地位。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在粮食的生产种植上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而宋元明时期又正好是两国海上贸易频繁、政治联系密切的时期,两国间的互通早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粮食的出口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不同于陆运的稳定,海上的粮食运输受海上风浪的影响很大,再加上受当时的航运技术和粮食储存技术条件的限制,船舶运输粮食的风险性较大。这时作为海上守护神的妈祖的重要性就尤为凸显起来,从福建出发驶向琉球的船只在出发前多会去妈祖灵庙进行祭拜,预测吉凶,以求平安到达。于是妈祖和日本地区的稻神之间就通过海运这一纽带被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了日本稻谷的保护神。也正是由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粮食有了直接的联系,妈祖的传说才得以在日本地区长久的流传下来,具备着永恒的生命力。现在在日本长崎就建有一座妈祖堂用以祭祀妈祖以求得生意兴隆、海上平安。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妈祖传说在琉球地区产生嬗变的原因的分析。当然,嬗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其中的各种干扰与促进因素肯定也远不止如此,本文只能选取两个最显而易见的因素进行分析。嬗变的产生本身并不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对于民间传说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主题、情节、内容上的变异的情况无论是在各国内还是各个国家之间都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它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基本特征。但是应当注意的是传说的每次嬗变都是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的,即使是同一种传说在同一地区也会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流变。我们应当深入挖掘的是促使这些变化产生的特定的人文地理因素、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以及在这个嬗变中不同的文化之间产生的碰撞和交融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周丽妃.妈祖信仰在日本的传播【N】.莆田侨乡时报,2003(08).

【2】薛曦.从“救兄未救父”的传说看妈祖信仰在琉球的嬗变【N】.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1(04).

【3】侯培杰.论天妃信仰在琉球的传播核嬗变【D】.延边:延边大学,2014.

【4】林震.试论妈祖信仰传播过程中的“关键节点”【J】.莆田:妈祖文化研究,2019(04).

【5】林晶.融合与构建:妈祖海外传播的多维文化力因素【N】.武夷学院学报,2020(02).

【6】张宁宁.妈祖形象与妈祖崇拜的传播与接受【J】.莆田:妈祖文化研究,2020(03).


编辑 王莉丹

审核 郑桂志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