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文网 传统荟萃 正文

泰顺“百家宴”历史源流及传承保护研究
2022-05-07 15:26 张德杭 

文/张德杭

  

  摘要: 浙南泰顺地区在元宵节时流传着一种大型的联谊性聚餐民俗活动——“百家宴”。泰顺百家宴是泰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泰顺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但现如今人们较少从民俗学角度看待它,转而关注它在旅游开发上的经济价值。通过探究这一节俗的形成历程,我们可以了解到它由最初的祈祷仪式到一种联谊性质的宴饮习俗的转变过程,把握其精神内核,以解决当下“百家宴”面临的传承困境。


  泰顺“百家宴”是浙江泰顺地区的元宵节传统之一,始于北宋时期,历史悠久,最早由“做春福”发展而来。作为一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习俗,与其他地区的“百家宴”民俗相比,泰顺“百家宴”带有浓厚的宗族祭祀色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百家宴”的历史源流背后反映了这一地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民风习俗,对于我们了解泰顺地区的民风民情与地方文化内涵有着很高的借鉴价值。但是随着近几年疫情局势的影响,作为一种大型联谊性质的聚餐活动的泰顺百家宴民俗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关于如何解决新局势下百家宴的传承保护问题也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但所谓“传承”“传承”,既要关注怎么“传”的问题,同时也不能落下“承”的因素。因此,我们只有全面考查泰顺百家宴的历史渊源,立足于民俗文化内涵,才能准确地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因素,寻找到百家宴在疫情时代下的新出路。


一.源远流长的泰顺“百家宴

1.历史起源

  关于“百家宴”的历史起源,在《泰顺县志》中有较为明确的记载,始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970多年历史。相传南宋时,三魁镇张家宅村先人为躲避战乱,从河北清河郡逃难至此,后来张氏先人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一起同饮团圆酒来纪念祖先以及当时宗族平安团圆的不易。“百家宴”的前身为“祠堂酒”,是浙闽一带普遍流传的祭祖方式,每年均会举办一至两次。张家宅村人这一天会在张宅祠堂张灯结彩,清晨祭祖,之后中午会在祠堂里办几桌酒席以供族人聚餐,范围仅限于当地本家,当地又称“元宵福”。泰顺百家宴最初仅仅是一种宗族内部纪念祖先、联络亲族的祭祀聚餐活动,后来渐渐演变出祈求人人平安、五谷丰登的作用,带有“聚宗亲、商族事、祈丰收、保平安”的目的。


2.节俗演变

  泰顺百家宴发展成为如今的一项大型的联谊聚餐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演变阶段:“祠堂酒”阶段、“元宵福”阶段、“百家宴”阶段。百家宴最初就是张氏族人内部为纪念张家祖先因战乱迁移而进行的宗族祭祀活动,清晨祭祖,中午聚餐。这时的百家宴还没有具体的名称,只是张家人一个自发性的家族习俗,其主要目的也还是对祖先的祭祀以及祈福,其次才是联络宗族成员感情的聚餐活动。由于当时张家人刚刚搬迁,平时都忙于家庭建设、农事生计,宗族成员集体聚集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后来宗族内部的一些大事就被放在了这一天的中午聚餐后进行共同商讨,最初的百家宴举行日期和形式也就逐渐固定下来。因为与当地流传的“祠堂酒”风俗具有相似的祭祀祖宗的内容,张氏族人于是也借用“祠堂酒”来指代最初的百家宴习俗。


  到了明清时期,元宵节“做福”习俗开始在浙闽一带盛行,所谓“做福”就是民间一种祈求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集体祭祀活动,是泰顺民间一项深受百姓喜爱的民俗文化活动。由于日期上的重合,张家宅人在元宵节这天举办的“祠堂酒”也受到了“做福”的影响,再加上“做福”的祈福特征本质上也契合了“祠堂酒”向祖先祈求家族平安兴旺的内容,因此此时的“祠堂酒”带上了浓厚的“祈祖先、保平安”的色彩。这时的百家宴已经不再是张氏家族内部的一种祭祀聚会,而是到逐渐演变成为了泰顺地区元宵节的传统民俗活动内容,它的名称也由“祠堂酒”变成了“元宵福”,参与人员开始不再局限于张氏家族内部成员。


  到了后来,随着“元宵福”这一民俗活动在泰顺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传播,它进一步演绎为大型的联谊性质的聚餐,受众范围不断拓展,除了三魁镇张家宅村外,泰顺许多其他乡镇也相继开始举办。同时在原先的聚餐前,百家宴增加了“请神”仪式,这个仪式是与当地传统的民间信俗”陈十四娘娘”的融合,也是对它祈福文化内涵的强化表现。“元宵福”改名为“百家宴”也是近十几年前的事,相比起“元宵福”,这一名称更加亲切形象,也凸显了百家宴盛大的宴饮场合。2010年泰顺百家宴共摆下6000多桌,赴宴人数多达6万余人,吉尼斯总部称泰顺百家宴为“中国第一福宴”并将其载入吉尼斯纪录,成为世界百家宴桌数之最。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泰顺“百家宴”演变过程的历史文化原因探析

1.“聚宗亲、商族事、祈丰收、保平安”的传统宗族祭祀观念

  祭祀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祭祀祖先是祭祀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本质是人们对自己祖先的虔诚与信奉。这种情感最初来源于人们对灵魂的信仰,认为灵魂和人格化的自然力量可以主宰人间的福祸,所以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民俗活动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古代传统的家庭体系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宗族制,族内成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家族长辈的地位很高,这也直接影响了祭祖文化的形成。到了宋朝时期朱熹提出建立祠堂的主张,于是祠堂成为了宗族象征,用作对祖先供奉和祭祀的场所,民间的祭祖活动也开始兴盛起来。泰顺百家宴的前身就是在祠堂举办的用以祭祀先人“祠堂酒”,“宗族祭祀”和“祠堂”是这一习俗产生的前提。因此我国传统的宗族制度和祭祖观可以说是百家宴产生的直接原因,而宋朝时期允许民间建立祠堂的制度则是为“祠堂酒”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祠堂的出现加强了民间人们的宗族观念和成员间的联系,也是百家宴举办宴饮活动的核心精神所在。


2.传统节日元宵节的影响

  张家先人最初将宗族搬迁后祭祀祖先的日期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本身就是受到了新年期间祭祖祈福传统的影响,日期上的重合也注定了它与元宵节间密不可分的联系。“闹元宵”是各地都有的习俗,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闹元宵”的目的:一是庆祝家人团圆,二是为了祈福请愿,这两点都与张家祖先流迁到此地的初衷相同。后来真正将百家宴与元宵节紧密连接在一起的还是泰顺地区独特的“做福”传统。在明清时期人们物质生活逐渐改善,生活质量有了基础保障,他们相信这是神灵祖先庇佑的结果,再加上有了经济条件,于是这一时期该地区“做福”的元宵节祈福习俗开始大肆兴盛起来。由于日期和形式内容的重合,张家宅人开始不将宗族内部的“祠堂酒”和“做福”做刻意区分,二者渐渐地合二为一,演变成了“元宵福”,祈福和宴饮成为了这一民俗活动的两个主要内容。


3.与泰顺本土“陈十四”信俗的融合

  “陈十四”信俗是盛行于福建、浙江两地的民间信俗,也是起源于宋朝年间,在两地都建有大量的民间寺庙,信徒众多,遍及两省各个地区。泰顺也属于深受这一信俗影响的地区之一,“陈十四娘娘”是当地人们信仰的主要神灵。信俗活动一般在农历正月十四或六月十五举行,持续5-10天,期间有陈十四娘娘金身巡游、唱大戏、祈福等活动。“陈十四”信仰的广泛传播再加上与“元宵福”民俗活动在日期上的接近又一次使得这两种流传于泰顺地区的传统民俗融合成为了一套完整系统的元宵节祈福表演体系,整个庆贺仪式持续数天之久。在原本“百家宴”的祈福、宴饮的基础上增加上了“请神”的环节,这个“请神”请的就是“陈十四娘娘”,表达当地群众对“陈十四娘娘”的崇拜的同时,还体现了祈求五谷丰登,家族兴旺的愿望。与“陈十四”信俗活动的融合也真正使得“百家宴”在整个泰顺地区广泛流传,从此“百家宴”不再局限于三魁镇张家宅村地区,文化内涵也不再仅限于祭祖祈福思想,其受众群体不断拓展,最终发展成一种体系完备,内含丰富的元宵节庆贺活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后疫情时代下泰顺“百家宴”的新出路

1.疫情大局下的传承困境

  2019年春节时期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了全国,全国各地都开始了对群众聚集性活动的严格管控,到现在已经持续了两年时间。泰顺百家宴不管是最引人注目的盛大的宴饮场面还是宴饮前的“请神”仪式都离不开庞大的人数支撑,可以说超大的参与人数已经成为“百家宴”最具特色的外部特征。但是在当前的疫情局势下,原本作为“中国第一福宴”的人数优势却成为了此时最致命的劣势,因为这是不被我国的的现实国情所允许的。疫情局势的结束尚不明朗,泰顺百家宴的举办也只能陷入停滞,这对于一个传统民俗来说是很不乐观的。民俗活动的传承离不开人们的参与,只有人们有需求有情感上的寄托,民俗才能得以延续,保持其生命力并一代代接续。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思想的更迭换代极为迅速,一旦“百家宴”举办陷入几年的停滞,就会造成传承的断代,造成一些民俗仪式内容的缺失,这对于泰顺百家宴的传承来说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2.传统宗族团结观念的新阐释

  “百家宴”举办的初衷有很大一个目的是维系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团结家族成员间的情感,同时对家族里的一些大事进行商讨。虽然现在大型的联谊聚餐无法进行,但是我们可以在家庭内部举行小型的“百家宴”,回归“百家宴”最初的“祠堂酒”模式。这样不仅可以追溯“百家宴”的历史起源,重新加强人们对于它的由来的认知,同时也能让人们回归最初张家宅村先人的初衷,更好地重温前人的团结宗族、祈求平安的愿望。这种家庭共同聚餐,联系情感的作用是现在的大型的“百家宴”中无法体会到的,对于维系如今越来越疏离的家族成员关系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这种家族内部的小型聚餐也符合目前我国的疫情局势,既不会影响抗疫大局,又能使这一民俗得以传承并在传承中挖掘出深层的精神内核。


3.新媒体时代的“旧宴新吃”

  虽然因为目前疫情的原因下无法举行传统的线下“百家宴”活动,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当今发达的网络媒体技术举办“线上百家宴”。所谓的“线上百家宴”就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在媒体上构建一个虚拟的“百家宴”平台,平台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展现传统宴会中的“请神祈福”、“千人宴饮”的盛大场面,同时可以利用线上许愿求签的形式让人们重温活动中的祈福环节。此外,在宴会聚餐的环节还可以参照十人一桌的模式设置一个个聊天群,“同一桌”的客人可以在群里相互交流生活趣事,倾诉烦恼,期间各式各样的特色“菜肴”通过图片配以文字介绍的方式在群里“一道道”呈现,还原泰顺百家宴的宴饮环节。这种“线上百家宴”不仅可以缓解疫情影响下“百家宴”举办停滞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可以使这一传统的民俗活动焕发新的生命力,也能让它的受众人群更加年轻化,受众地区更加广泛。近年来,随着泰顺百家宴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每年慕名前来参加的人数数不胜数,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地的负荷限度,“线上百家宴”的出现也能让许多因为各种因素而无法到达现场参与的人体验一下虚拟网络的“百家宴”氛围。


  泰顺百家宴作为浙江温州地区影响较深的宴饮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我们应该注重它的保护传承的研究,同时应该多去深入挖掘它的文化底蕴,而不是只看到它的经济价值。失去了文化支撑的民俗是无法在文化冲击频繁的现代社会中站稳脚跟的,它的精神核心是它拥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的关键,一味地追求民俗的经济价值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反而会使它失去核心竞争力,加速它的消亡。


参考文献:

【1】刘峰.泰顺百家宴【J】.文化月刊,2012(Z1):77-79.

【2】林燕燕.浅析浙江泰顺“百家宴”的民俗构成及现实意义【J】.度假旅游,2018(12):200-202.

【3】林笑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21.

【4】朱跃,温旭欧,林小勇. 泰顺百家宴【J】.温州瞭望,2008(05):80-81.

【5】沙默.泰顺百家宴入吉尼斯纪录【N】.温州日报,2010-03-01(001).

【6】泰顺打造“中国第一福宴”品牌【N】. 江南游报,2010-02-25(007).

【7】翁卿仑.5万余人昨尝泰顺百家宴【N】.温州日报,2009-02-10(003).

【8】王恬.传统元宵节的“做元宵福”:泰顺“百家宴”【C】.杭州: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2011:70-76.

【9】季海波,陶敏萍.关于泰顺张家宅村百家宴调查研究【J】.长江丛刊,2014(05):42-47.

【10】龚士玲.泰顺县百家宴民俗文化内涵初探【J】.兰台世界,2010(13):74-75.

【11】周含剑,张律.为“祭春福”提供质量保障【N】.中国质量报,2019-02-20(001).

【12】王叶捷.一位泰顺老人眼里的百家宴【J】.今日浙江,2013(05):60-61.

【13】夏叶琼.泰顺县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14】吴碎谈.泰顺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农业【J】.农业与技术,2014(05):212.

【15】陆险于.百家宴,吃出了什么?【N】.温州日报,2008-02-22(005).


编辑 王莉丹

审核 郑桂志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