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文网 传统荟萃 正文

《周南·汉广》主题初探
2023-11-22 12:14 农雯雯 

文/农雯雯


  本文以《周南·汉广》为研究对象,从其内容、主题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对目前存在四种主题作出了回应,明确本诗为一首恋情诗并从情诗的角度解读本诗的主题。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韩诗》为不可休思。本诗选自《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


一、引言
  《周南》产生地域一般认为是在陕县,即今天的河南省西部的黄河南岸;产生时间是西周末、春秋初。《周南·汉广》一共三章,章八句。第一章中,“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乔木为喻体,游女为本体,以乔木之高耸而枝叶稀疏,路过的行人不能在下边休息,以兴游女的气质非凡,君子求而不可得。“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借景抒情,通过写汉水之广不可以凭借个人的力量游到尽头,长江之长用竹筏也渡不过,营造出一片广阔苍茫之景象,表达诗人内心想求游女而不可得的无奈之情。第二、三章使用重章复沓的手法。其中“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诗人通过想象游女出嫁,自己会为她在高高的柴草中,收割荆条;为她养肥迎接她出嫁的马儿,可见诗人对游女用情之深。其中“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被方玉润称为“一唱三叹有余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常见说法
  关于《周南·汉广》有四种影响较大的说法:一是《毛诗序》说。毛诗序云:“汉广, 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 美化行乎江汉之域, 无思犯礼, 求而不可得也”。郑玄《诗谱序》:“文武之德, 光熙前绪……其时《诗》, 风有《周南》《召南》, 雅有《鹿鸣》《文王》之属”。宋朝朱熹据此在其《诗集传》中有言,“文王之化自近及远,先及于江汉之间,而有以变其淫乱之俗。故其出游之女,人望见之,而知其端庄静雅,非复前日之可求矣。”二是韩诗的神女之说。《韩诗序》:“汉广, 悦人也”,将游女解释为汉水的女神。三是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提出的“樵唱”说。 方玉润认为《汉广》是“江干樵唱,騐德化之广被也”。四是更容易为现代人接受的婚恋诗。在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中直接说这是一首“男子求偶失望的诗”。基于这一观点邓小军在《诗经楚辞赏析辞典》中指出,从小的层面可以认为是男子求游女而不得,表达出来的是“一种稀有的高远境界,知其不可求,而心向往之”,到大的层面可以将男子所求理解为一种对于崇高理想的追求,但最终不可得。


三、主题探究
  韩诗所说的咏叹汉水女神之说,偏向于神话而且基本没有材料可以作为佐证。《毛诗序》的观点,认为江汉之女,受文王教化,非礼不可求。这一说法实在有些牵强,程俊英先生在《诗经注析》中直接指出“实属无关诗旨”。《诗经》被误解是因为《诗经》在汉代被确立为经典,作为一种官方指定的教材,对其解读不免受到政治的影响甚至对其解读很多时候是为了满足政治需要,这就造成《诗经》中的有些篇目被强加政治典故,误解《诗经》的主旨。比如《周南·关雎》被《毛传》理解为后妃之德,实在是最大的误解。但是立足于古代,这种解读又有其合理之处。《毛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当国君尚为年幼之时,这种解读有利于提高其修养;当在位国君荒淫无度,以这种诗歌可以起到一定的劝谏作用。我们应该对这种解读,对古人抱有理解和同情。方玉润的“樵唱”说,把每一章都看作是樵夫亲眼所见之实景,仿佛将樵夫和游女不可在一起归结于社会等级差异,使得对《汉广》的解读角度窄化,缺少了意境的美感。而在“五四运动”以后,《周南·汉广》被普遍认为是一首情诗。下面我将从情诗这一主题作为切入点分析本诗。


(一)游女不知意,男子用情深
  即使开篇就说明可见而不可求,但是在第二、三章中,男子想象女子出嫁,自己会为她“刈楚”“刈蒌”“秣马”“秣驹”,这里表现出来的是男子愿意为女子的默默付出,可是这一切女子都是不知情的,更加体现出男子情意之真。印度诗人泰戈尔有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古今情感亦相通,求游女之情不被游女所知晓,却愿意为她而付出,男子单相思真可谓痴情也。


(二)暗恋也是一种爱
  “爱,谁说一定要有结局?爱在心里,就足矣!”当代学者赵先权如是说。《汉广》中诗人对于游女的爱恋,发乎于情,而未真正地在追求女子这件事情上付出真实的行动,但是爱意已然全在心中。虽然未能求之,但是诗人已经遇到过——他内心所想求得之良人,心中已充满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三)游女气质不凡,诗人追求高远
  开篇的游女不是某一条不知名的溪边小河之女子而是汉水之游女,根据《周南》所产生的地域——陕县,文明程度较高,汉水又途径陕地,诗人通过汉水暗示这名女子受到过较好的教化,不论是其外在妆容打扮还是其内在修养,必然都是女子之中的翘楚。这样的良人只有“错薪”中最高的荆条、长蒿,才能配得上她;迎接她的马儿也不能怠慢,需要在迎接她之前就喂饱它。这从侧面体现出诗人所求之高雅和对女子用情之专一。


(四)求之无路,心仍向往
  诗歌通过“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进行重章叠咏,江水茫茫,游女可往而不可及也。对比《蒹葭》尚可“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在现实之中仍然有迹可循并付出追求的行动。在《汉广》中,只能在想象之中追寻,诗人清楚的知道求之无路,但心仍向往之,足以见诗人追求之执着。结合邓小军先生的观点,将诗人这种无限开放、积极向上的境界,从爱情延伸到理想,心中存在高远理想,纵使于茫然中不可立刻追求到,仍然会去求索。正如屈原在《离骚》中写下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这个角度解读《汉广》,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纵使不可骤得,心仍向往之。
  综上所述,立足于恋情诗,从四个小角度去理解这首诗歌的主旨,一个用情至深、执着追求的男子形象跃然纸上,其求而不得的爱情令人叹惋。诗中通过汉水和长江营造出来的宽广氛围,又让我们对诗人的未来展开遐想,意蕴无穷。最后以邓小军先生的“汉广虽小,可以喻大”作结。


编辑 黄清雅

审核 雷洁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