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文网 图书推荐 正文

浅析《繁花》中的女性群像
2022-12-22 15:29 洪思静 

文/洪思静


  摘要:金宇澄在《繁花》中,以上海为背景,描绘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性格的女性形象。在生活中展现着都市生活利益往来、物欲横流的气息,这是在20世纪60至90年代那一代人的价值观和处世观影响下的女性思想,而这能够帮助我们去了解那一个时代女性所处的窘境。


  关键词:都市欲望;悲剧;情感需求;精神虚无


一、生活百态的女性角色
  《繁花》里的人物犹如万花筒,容易将人迷失在书里。这本书共31章,单章和双章分别展示的是20世纪60至80年代和90年代,穿插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们所呈现出来的生活情态。在书中,沪生、小毛、阿宝作为主角却没有过多的戏份,而是通过他们引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图像。这些许许多多的女性,她们或许来自不同的阶级,或许有着不同的职业和身份,但当她们借着这本书,她们的故事和情事便得以呈现,她们的生活变成了动词。


  这个庞大的女性人物群像里,从年龄极小的蓓蒂到深埋半截黄土的阿婆,从她们的生活和对话中能感受他们思想的内容。而这里面有着极明显的区别,首先是一边骨子里传承着上海传统文化思想,一边又不断接收着西方外来文学的新事物的这一类女性。比如蓓蒂、姝华,一个喜欢弹钢琴、喜欢集邮票、喜欢收集电影说明书,纯真的蓓蒂喜欢童话的梦幻,却不屑于传统蜡烛的多种叫法;而另一个喜欢在家观看外国文学作品,但是这些上海弄堂里的女人又常愿意缩在阁楼里听戏文,是矛盾中的和解?还有些来自底下的民众,她们的思想注定是落后的,比如抚养蓓蒂的阿婆,她总是认为外婆的墓里都是黄金做的,太平天国里的一切都是黄金做的。最后被现实戳破却也不愿承认。电车售票员雪芝是一个勇敢、执着的人,她敢于顶着父母的压力去和阿宝在一起,哪怕最后因阿宝的懦弱而分手,她也执意要见最后一面,并且告诉他,“坐我的电车,永远不要买票”。20世纪60年代的她们,渴求新时代的来临,渴望挽救她们灰色的生活。单章像是作者对上海的剪影,永远被铭记,这是作者对于青年时代的美好回忆,沉淀着作者深厚的上海情怀。而90年代的上海从含情脉脉突然变得急促起来,像是被时代拔高的都市气息渐渐浓郁。她们从弄堂里走了出来,摇身一变成为都市先进女性,从饭店到酒吧到旅游点,不再拘泥于他人的看法,而专注于自身享受。上海外贸公司女白领汪小姐、梅瑞,有着一定的利益价值观;陶陶的老婆芳妹是个对床上之事、婚姻之事格外上心的人,有着上海女人的“嗲、作、软”;而潘静是个对陶陶心生暗恋的北方女人,性情爽朗直接。这几个女人之间,存在着相同的目标,因而具有一定的竞争关系。她们彼此之间互相仇视,却在各自的生活中败下阵来。这些女性的生活千姿百态,勾勒出上海市井的图画,诉说那个年代时,她们无奈的不堪的生活际遇。


  这些女性形象散落在《繁花》的各个角落里,她们高雅、怀旧、市井、低俗,却无比真实,她们让上海活了起来,愈发的真实有感、神采飞扬。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不同阶级女性的爱情观
  首先,是小妇人的爱情。汪小姐泼辣,出场总是瞩目。热衷于参与社交场所,缠着李李去常熟徐总家里玩儿,在酒局吃“老酒”。她是个十足的“花蝴蝶”,表面看着极其漫不经心,吊儿郎当,可一旦你看到她不羁性格下隐藏的真心就会发现她极其可爱动人。从她的话语中你总能感受到她的轻浮、胡搅蛮缠,但却真实得可爱,当被徐总的太太苏安找上门的时候,她才对阿宝和李李说了实话,“我就是想养个小囡”。怜爱的悲切涌上心头,她喝醉时荒唐的入情三分,看似精明,却抵挡不了真心的丝丝诱惑。


  其次,是姐姐的爱情。银凤是小毛的邻居,一个美丽少妇,她作为海员的丈夫,因此她不得不防范着随时想摸她一把的爷叔,一边又要抵抗漫漫长夜的无限寂寥。新生妈妈银凤涨奶时还向小毛妈询问,想把多余的奶水给小毛补充营养。但由于上海那个年代资源匮乏,人与人之间的弄堂情谊并不因此为耻。在小毛长大后,银凤和他之间产生了暧昧的气氛。当她的丈夫回到家里时,这种三角恋的关系里,三个人各自心虚、悲凉。伴随着“偷情姐弟恋”越来越浓烈的,夜半上楼的小心翼翼也阻挡不住邻居的“顺风耳”和“千里眼”。于是小毛娘急切地让小毛相亲,因此小毛和银凤互相赌气告别,等到把结婚的消息告知年轻好友时,不能诉说内心苦楚的小毛冲动地跟沪生、阿宝绝交。银凤在这场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战场苦苦支撑,在战斗中的进程中她迎来了她的救世主,但这个所谓的“救世主”只是个小骑兵,没两下就要被炮弹炸死,于是她只能又再次孤身奋战在这茫茫黑夜中。


  第三,是少女的爱情,姝华是个满腹才情又忧郁的姑娘,年少时曾和沪生有过一段恋爱。她喜欢阅读外国的文章,读外国的诗。但经过绍兴阿婆和蓓蒂的消失以及所有玩伴搬迁的动荡不安,她决定跳上火车去到东北服从分配,沪生还为她准备了军大衣防寒,“两个人脱了穿,穿了脱,就好了一回”。再后来,姝华给沪生写信道诀别,她和当地的一个朝鲜男人结了婚,还生了三个孩子。等沪生再见到她时,是在上海北站,她活生生一个流浪汉形象,还喊着要去沧浪亭。等后来沪生再去找姝华散心的时候,她已然被她的朝鲜老公带回去了。她没有像蓓蒂一样变成金鱼游走了,而是一个极现实的结局。


  她们各种各样的爱情观都是在压抑背景下所造就的,但即便在这种压迫下,她们也有着自己的热忱和真心。但是即使心中热爱,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三、物欲、情欲所导致的灵魂缺失
  如果说繁华是都市的外壳,那么它的内核就是人性的欲望。在60年代,人们连饭都吃不饱,只能住在“两万户”里,她们的欲望就只是活着。而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上海这个大都市所建构起的人的欲网可以说是铺天盖地。在流光溢彩的都市中,女性也有了自己的地位和话语权,她们大多勇敢泼辣,热情盲目,她们把物欲情欲当作是人生中的重头戏。


  这些都市女子内心的一些些小计谋都能轻易被识破,因为她们甚至不屑于隐藏。比如小琴百般温柔,讨好陶陶,却不小心泄露真面目;汪小姐整蛊梅瑞却不小心中了李李的圈套;潘静正面怼上芳妹,劝她和陶陶离婚……除了这些个微小的细节,我们能最直接地感受到欲望汹涌的地方,是饭局。在这种多方利益纠葛的饭局上,谁都可以放诱饵,或者自己就是那盘菜;谁都可以是猎人,手中的利益都是武器。这些女人有些是上海本地的,有些是北方人,台湾人,她们极会逢场作戏,又各自暗暗较劲。最经典的饭局是常熟徐总家里的饭局,李李、汪小姐、苏安三个女人一台戏,李李的角色是挑拨离间,煽风点火的小人角色,她故意在苏安这个有权势的“女主人”面前扮蠢,拿脑子单纯的汪小姐当挡箭牌,而汪小姐不仅没有识破李李的计谋,甚至还变本加厉地在徐总面前演风流,扮娇弱。最后被李李在苏安面前戳破她怀了徐总的孩子一事,最后被苏安上门嘲讽,而脸面全无。在这场场饭局中,这些女人和男人都沉浸在酒的放纵里,有时对峙撒泼,有时动情落泪,人们之间的感情羁绊越深,欲望越能被点燃,然而放纵后的精神空虚和浮躁随之而来,且愈演愈烈。


  在男权视界的眼中,饭局上的她们不过也是男性手中的一个玩物,她们被打量,被比较,被玩弄。这个时代的社会里,女性没有办法通过自身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她们所能想到的,只有找到一个可以依靠、可以寄托的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孩子。或者说,她们有脚踏实地去工作去获得的想法,但是在权势面前,这条路显得有些费劲。然而这种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将依附意识根植于女性精神深处,将女性塑造成“矫揉造作”的形象。表面上是女性欲望的肆虐,其实是作者对于发展迅猛的上海大都市的一个反思,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思想没有同步进行,仍旧被传统思想掌控,因而产生出物欲、情欲下人们灵魂的缺失,这是必然出现的结局。


四、悲剧结局下隐藏的由都市利益带来的“背离”
  在这本书中最突出的就是悲剧结局。蓓蒂纯真可爱,却只能变为黄浦江的一条金鱼;小琴终于遇上陶陶,好不容易结了婚,小琴最后却意外坠楼,只留下了一本解构爱情的日记;梅瑞机关算尽,被亲人背叛;汪小姐千方百计傍上徐总这个大款,终于怀上了却是个“鬼胎”;李李看破一切,放下惨烈的过去和光鲜的现在出了家。她们都希望自己过得好,却无一善终,如果说60年代的悲剧是命运式的、注定的逃不了的,那么90年代的悲剧则是源于人物自身性格。她们过分追求超乎自身条件的事物,而不是所谓脚踏实地的专注自身。实际上,她们的命运是能够挽救的,但却仍然放纵着自己的欲望,从而一步步走入坟墓里。她们造就了自己与家人、朋友的背离,推开了划向幸福的船桨。


  书中开头的女子梅瑞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女性,她渴望爱,渴望被照顾,但在慌乱匆忙的都市里一步步错过,她流转于多个男人之间,却始终是不幸福的。首先,她是沪生的女友,却在交往中又看上了沪生的朋友阿宝,可惜阿宝对她却没有什么兴趣,最后只能与有房子的男人匆匆结婚。随后,她又发现自己的婚姻生活不幸福,于是她鼓起勇气离婚,开始她的独居生活,却没想到转身陷入了自己的姆妈和小开的畸形三角恋中。最后在她无限风光的时候她的亲姆妈和小开却背叛了她。她只是想找一个依靠可以寄托,但在这个男性占据跟更高位置的都市里,她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只能被时代推着走入一个悲剧的结局。梅瑞貌美且多情,但是富有心机又极其贪婪,这种女性悲剧来源于人物自身的性格缺陷与不合理的现实追求。这种悲剧虽然也带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因子,但人物性格的走向与发展,决定了其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人性深处的贪婪、对情欲和物欲的无底线追求,成为她们悲剧命运的主因。


  在上海这个大都市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好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些许许多多的女性,凭借着她们青春貌美的脸旁和身材去找寻有钱有势的男性角色,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从内心开始腐败,必然走向悲剧的结局。在作者眼里,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都是生活在上海最真实的市民角色,他对于上海充满希望又充满失望,他希望通过这本书告诉上海,别让利益掌控你的心。


参考文献:

【1】杨广承.论金宇澄长篇小说《繁花》中的女性形象【J】.青年文学家.2018(27):60-61

【2】王莹.论金宇澄创作中的记忆书写【D】.扬州大学.2021(09)

【3】 陈佳欣.《繁花》背后的上海风韵——浅析金宇澄《繁花》的创作特色【J】.中学语文.2020(36):49-52

【4】裘蕊蕊,肖向东.试论金宇澄小说《繁花》的女性悲剧形态【J】.名作欣赏.2017(21):19-21

【5】张璐.论《繁花》中的女性欲望书写【J】.美与时代(下).2022(09):115-117


编辑 方美川

审核 游炜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