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文网 图书推荐 正文

【外来写手】从《傲慢与偏见》中看婚姻观
2020-05-23 15:19 洪良欣 

 文/洪良欣


  历来描写婚姻关系的英国小说不知凡几,但如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那般透彻地从经济关系方面抓住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本质的,却是少有,这使得这部小说脱颖而出。它探索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婚姻关系,考察的是经济在婚姻、在人们生活中的决定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小乡绅班纳特家的大女儿吉英,二女儿伊丽莎白,五女儿丽迪雅以及班纳特邻居卢卡斯家的大女儿夏绿蒂的婚姻来探讨爱情和金钱与婚姻的关系,从而找到真正值得效仿的正确的婚姻观。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在爱情基础上拥有金钱的婚姻。


  小说中这类婚姻的代表是大女儿吉英与彬格莱,二女儿伊丽莎白与达西。彬格莱是一名绅士,每年拥有的收入达到了四五千镑。小说开卷便宣称:“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彬格莱就是在这样的真理下被班纳特太太相中。


  大女儿吉英不仅贤淑善良,而且拥有着超凡脱俗的样貌,这使得彬格莱在舞会中对吉英一见倾心。而彬格莱又不像其他世家公子注重门第之间的差距,所以他马上就产生了想和吉英结婚的念头。吉英也对彬格莱暗暗喜欢,他们相互钟情,这当然是一桩美满的婚姻。

  

  但是为何相互钟情的他们直到小说结尾才完成了婚事?这一切归根于奥斯丁不仅揭露了资产阶级婚姻的实质,还审视了它的形式方面,即它的“仪式”。吉英虽然爱上了彬格莱,却从不轻易表露;彬格莱虽然爱上了吉英,却性格怯懦拿不定主意,而且受到好友达西的“警醒”以及妹妹们的“操纵”去往伦敦。直到达西告知他实情,彬格莱才向吉英求婚。

  

  吉英和彬格莱的结合完全合乎“仪式”,是资产阶级“自由选择”,有爱情的婚姻的典范。而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不是“仪式”婚姻,却带有了各自性格的缺陷,他们各自代表的是小说标题中的“偏见”与“傲慢”。

  

  最能体现伊丽莎白的偏见的是她对韦翰和达西不同的评价。当她收到达西求婚被拒绝后的那封信时,她自我惭愧:“开头刚刚认识他们两位的时候,一个喜欢我,我很高兴,一个怠慢我,我就生气,因此造成了我的偏见和无知,遇到与他们有关的事情,我就不能明辨是非。我到现在才算有了自知之明。”而最能体现达西傲慢的同样是那个求婚:“他觉得她出身低微,觉得自己是迁就她,而且家庭方面的种种障碍,往往会使得他的见解和他的心愿不能相容并存。”


  在达西看来,金钱和阶级比他的幸福更重要,所以对于伊丽莎白的拒绝,他不能理解并恼羞成怒。但伊丽莎白真的没有在乎金钱吗?不,在她进入彭伯里庄园时她想到“在彭伯里当个主妇还不错吧”,除此之外还有当姐姐吉英问到她,“怎么会爱上达西先生的”,她回答说“应该从看到彭伯里他那美丽的花园算起”,虽然这句话是在隐喻从相逢那天起达西彬彬有礼的招待,但也不可避免地提及了金钱。


  而伊丽莎白和达西不同于吉英和彬格莱的是西方注重的教养问题,相比婚姻的“仪式”问题,教养更能体现资产阶级所谓门当户对的观点,这是社会身份的标志。达西就是因为伊丽莎白的母亲和妹妹在舞会上表现得极不体统而产生犹豫,而且更是因为他的姨妈咖苔琳夫人不可理喻的行为而找到平衡。伊丽莎白对咖苔琳夫人说:“我决不会为了要跟你姨侄结婚,就忘了我自己的出身。你姨侄是个绅士,我是绅士的女儿,我们正是旗鼓相当”,这才使达西下定了决心,他们的结合可以看作是出于爱情且同阶级的婚姻。


  从这两桩婚姻来看,它们虽有细微差别,但大致都是有爱情和金钱的婚姻。幸福的婚姻应当就是如此,有一定的资本,夫妻互相爱护,直至走到婚姻殿堂。我们毫不犹豫地认为他们的婚后生活是美满而令人羡慕的。


  那么与之相对立的婚姻又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分析与之不同的两种婚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仅为金钱交易而结合的婚姻。


  夏绿蒂·卢卡斯和柯林斯牧师的结婚是典型。

  

  柯林斯牧师受到咖苔琳夫人的提拔得到了牧师职位,又因为班纳特先生生了五个女儿,没有儿子继承家产,从而得到了班纳特家的财产继承权。所以他在班纳特家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娶一位班纳特小姐以“报答”班纳特先生。他最先看到的是美貌惊人的吉英,得知吉英即将订婚后,又退而求其次地选择表白伊丽莎白,受到伊丽莎白言辞激烈地拒绝后柯林斯牧师把满腔情意灌注在对他友好的夏绿蒂身上。他竟然在三天之内求了两次婚,只因为缺了一位太太,真是应证了开卷的那句话“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根本就没有考虑爱情这个因素。


  那么夏绿蒂又是为了什么?在那个资产阶级的社会,女人为了生存,只能嫁人,这也是这本书最为悲哀的部分。女人根本没有选择权,到了适婚年纪,家庭为了不增加负担,迫不及待地让女儿参加各种聚会以求得一位顺心的单身男士。正如夏绿蒂考虑:“结婚到底是她一贯的目标: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结婚当作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退路。尽管结婚并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算给她自己安排了一个最可靠的储藏室。”


  夏绿蒂完全为了利益而婚姻,在结婚后似乎也过得不错,“操作家务,饲养家禽,教区里的形形色色,以及许许多多附带的事,都还没有使她感到完全乏味”。这种婚姻关系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深究下去会发现一个匪夷所思而又十分有趣的事情,没有财产的妇女嫁给了有财产的单身汉,但在婚姻带给她的乐趣中,恰恰没有丈夫的地位,这是多么讽刺的事啊。


  世人常说,爱情和面包总得要有一个,那么选择了面包,得到的是一个没有一丝爱意的生活,岂不是非常乏味又难以忍受?这种婚姻正如鸡肋,食之无味却又弃之可惜。


三、纯粹出于情欲的婚姻。


  丽迪雅与韦翰的结婚便是这一类的典型。


  轻佻无理的丽迪雅是班纳特家的小女儿,她做过最出格也最蒙羞的事不外乎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浪荡公子韦翰私奔。她才十六岁,便在结婚之前与韦翰有过两个星期的同居生活。在私奔过后,姐姐和父亲为了解决她的婚事时,她不以私奔为耻,反而因为要与韦翰结婚而得意洋洋,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简直是失去了贞操。


  那么韦翰呢?那个懒惰又厚脸皮的“贵公子”,又是为何会答应和丽迪雅结婚?事实上在达西家里时,他就诱骗了仅十五岁的乔治安娜和他私奔,庆幸的是达西及时赶到并阻止,否则定然酿成大祸。可见韦翰这种事做起来轻车熟路,要不是遇见丽迪雅这种不在乎名声的女孩子,并出于班纳特先生给的嫁妆考虑,他是决不会结婚的。


  显而易见,韦翰只不过把丽迪雅看作一个可供消遣的钱罐子,丽迪雅也并非是爱韦翰的,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公子哥却有着英俊的容貌和亲切动人的仪表,如何不让年轻肤浅的丽迪雅心动呢?从丽迪雅的舅舅嘉丁纳先生的信中得知,“他们并没有结婚,我也看不出他们有什么结婚的打算”, “韦翰对丽迪雅的恩爱比不上丽迪雅对韦翰那样深厚,从一切事实上都可以看出来,他们的私奔多半是因为丽迪雅热爱韦翰,而不是韦翰热爱丽迪雅”。二人的结合实在是“般配”,但更加令人唾弃又可怜,这种完全不顾后果,只出于冲动的结合显然并不是真正的幸福。


  从这三种婚姻的结果看,没有爱情的婚姻根本不能称之为婚姻;而只有爱情却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就不是幸福美满的婚姻;只有爱情和金钱并存的婚姻才是真正幸福的婚姻、理想的婚姻。《傲慢与偏见》不仅是简·奥斯丁揭露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本质而创作的小说,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她自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爱情和婚姻水乳交融,不可分割。丰厚的财产固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良好的外貌也能给人带来好感,但这些都不是成就一段姻缘的决定因素。唯有建立在良好的道德品质而相互吸引、欣赏,从而相结合的婚姻才能恒久。这也是奥斯丁给我们展现的她认为美好的婚姻典范,即使我们相距世纪,但其中的婚姻观仍给现代人以启示。


编辑 陈阳

审核 陈阳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