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文网 图书推荐 正文

传统武侠框架之下,隐藏着主体的迷茫 ——读余华《鲜血梅花》
2021-04-24 15:11 黄慧婷 

文/黄慧婷


《鲜血梅花》是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短篇小说,也是他先锋小说中的代表作,首次发表于杂志《人民文学》1989年第3期。小说讲述了一代宗师阮进武之子阮海阔在母亲的要求下寻找杀父仇人的历程,作品透露出作者关于迷茫的个体和虚无的结局的思考。


一、传统武侠的故事设定.


其实这篇小说读来很简单,一代宗师阮进武之子阮海阔在母亲的要求下,踏上了寻找杀父仇人的旅途。母亲自焚,没有半点武艺的阮海阔,肩背名扬天下的梅花剑,去寻找十五年前的杀父仇人。这是一个非常典型也可以说是比较俗套的武侠故事设定,或许以复仇为主线,加入爱情线,让主人公在经历不断的事件中得到充实与成长;或许是一波三折,在一步步的探寻中,揭露一个又一个的阴谋这样的故事展开。每一种走向表达的主题有所不同,而余华这篇小说,也是描写了这样一种传统的武侠故事,武侠气息明显。


“一代宗师阮进武死于两名武林黑道人物之手,已是十五年前的依稀往事。”


“一旦梅花剑沾满鲜血,只需轻轻一挥,鲜血便如梅花般飘离剑身,只留一滴永久盘踞剑上,状若一朵袖珍梅花。梅花剑几代相传,传至阮进武手中,已有七十九朵鲜血梅花。阮进武横行江湖二十年,在剑上增添二十朵梅花。梅花剑一旦出鞘,血光四射。”


“在阮进武生前的最后一年里,有几个明亮的清晨,她推开屋门,看到了在阳光里闪烁的尸体。她全然不觉丈夫曾在深夜离床出屋与刺客舞剑争生。


“一个叫青云道长,一个叫白雨潇。”


“曾经携手共游江湖的青云道长和白雨潇,在五年前已经反目为敌,这在武林里早已是众所周知。”


……


从余华的描写中看,一代宗师、黑道人物、梅花剑、刺客、道长、华山论剑等等,青云道长、白雨潇等,小说中带有武侠气息的名字就可以让读者在这篇小说中,读出传统武侠的韵味来。加上余华不吝啬笔墨地描写一代宗师阮进武的精妙绝伦、神秘莫测的剑术、高超的武艺,“一旦梅花剑沾满鲜血,只需轻轻一挥,鲜血便如梅花般飘离剑身,只留一滴永久盘踞剑上,状若一朵袖珍梅花。梅花剑几代相传,传至阮进武手中,已有七十九朵鲜血梅花。阮进武横行江湖二十年,在剑上增添二十朵梅花。梅花剑一旦出鞘,血光四射。”这样细致入微的描写,很轻易就把读者带入那个快意恩仇、负剑狂歌的江湖中。然而这样的描写与开头一段写一代宗师十五年前丧命于两名黑道高手之手,这样的一种对比,或许更能让人让人感到一层阴影笼罩着整个故事,使小说的底色铺上了一层暗淡阴沉的色彩,令人不寒而栗。


二、大篇幅的自然环境描写


“一轮红日在遥远的天空里飘浮而出,无比空虚的蓝色笼罩着他的视野。置身其下,使他感到自己像一只灰黑的麻雀独自前飞。”


“于是看到刚才离开的茅屋出现了与红日一般的颜色。红色的火焰贴着茅屋在晨风里翩翩起舞。在茅屋背后的天空中,一堆早霞也在熊熊燃烧。阮海阔那么看着,恍恍惚惚觉得茅屋的燃烧是天空里掉落的一片早霞。阮海阔听到了茅屋破碎时分裂的响声,于是看到了如水珠般四溅的火星。然后那堆火轰然倒塌,像水一样在地上洋溢开去。”

“他看到前方起伏的群山,落日的光芒从波浪般联结的山峰上放射出来,呈现一道山道般狭长的辉煌。而横在前方的那条大道所指示的两端,却是一片片荒凉的泥土,霞光落在上面,显得十分粗糙。”


“那时候落日已经消失,天空出现一片灰白的颜色。”


“使他走上了一条没有飘扬过炊烟的道路。直到很久以后,一座低矮的茅屋才远远地出现,里面的烛光摇摇晃晃地透露出来,使他内心出现一片午后的阳光。他在接近茅屋的时候,渐渐嗅到了一阵阵草木的艳香。那气息飘飘而来,如晨雾般弥漫在茅屋四周。”


……


诚然,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土壤”,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成功的环境描写,不但可以渲染气氛,而且还能让人感受到整个时代、整个环境的生活气息,感受到作者心灵深处的思想与情感。然而细读下来,总体的环境描写并不是明亮的、鲜艳的、活泼的,而是比较灰暗的、沉闷的,压抑的。即使是“红日”、“蓝色”、“早霞”、“红色的火焰”这样饱和度比较高的色彩描写,但描写出来的并不是这样一种开阔的境界,而是借外界的空、大来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沉闷感、逼仄感。就仿佛“被泼了一杯隔夜茶,透出一种陈旧感。”


然而这是基于一个传统的武侠框架而展开的故事,传统的武侠故事应该更注重主人公的经历与成长,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来展开情节,环境描写固然重要,但不应该喧宾夺主。但是余华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描写起伏的群山、落日的余晖、荒凉的泥土……这样的虚幻、荒凉,细细读来,有一种虚无感、幻灭感,更有一种若有若无、怅然若失的迷茫感,就像是一个人一直在行走,却始终找不到方向。远方始终是远方,曾经的远方成了脚下踏过的土壤,而更远的远方仍然等着他去涉足,何时能够停止寻找,何时无须再眺望他处?


三、先锋的写作


不同于传统武侠小说的创作,以情节为主要的叙述点,描写人物的经历成长,表现侠义、理想、爱情等主题,余华放弃了大篇幅的叙述情节,而是不遗余力地用大量篇幅去描写奇丽甚至是荒凉的景色和人物的心理。主人公阮海阔一直在行走,一直在寻找,于是一路上的景色、他的内心想法就成了描写的主要对象,或许这也是小说大篇幅的景色描写的原因。


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结局,一代宗师阮进武在院中被人杀害,他的妻子不知道仇人是谁,但在他们的孩子长大之后,他的妻子要求他踏上寻找杀父仇人、报仇雪恨的道路,甚至自焚而死都是为了不给孩子留下退路。若是从传统的武侠小说的角度出发,或许会认为故事结局是阮海阔找到了杀父仇人,终于可以完成他母亲、甚至他自己报仇雪恨的心愿,最终成长起来,成为一位真正的侠士。而结局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这个报仇甚至可以说是颠覆了我们的看法的。阮海阔遇上了胭脂女和黑针大侠,他要找的杀父仇人,在知道了他们的身份后,得知此二人已经被胭脂女和黑针大侠杀死了。并且,他曾受这二人委托打探消息,并将他的杀父仇人的消息告诉了这两个人,而最后,这两人杀了他的杀父仇人。这是报仇吗?是我们传统武侠小说里真正意义上的复仇吗?虽然阮海阔并没有动手,但仇人的死也的确与他有关系。这样没有血腥、暴力的复仇,读来确实不够痛快,不够热血,甚至有一种,一切竟然就这样戛然而止的感觉。传统武侠小说的报仇,应该是痛痛快快的、手刃仇人的快感与大仇得报的恣意,这样的复仇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暴力美学”。而在《鲜血梅花》中,这样的复仇,是一种更为深刻的复仇吗?


小说前段就说到:“阮海阔以树根延伸的速度成长起来,十五年后他的躯体开始微微飘逸出阮进武的气息。然而阮进武生前的威武却早已化为尘土,并未寄托到阮海阔的血液里。阮海阔朝着他母亲所希望的相反方向成长,在他二十岁的今天,他的躯体被永久地固定了下来。因此,当这位虚弱不堪的青年男子出现在他母亲眼前时,她恍恍惚惚体会到了惨不忍睹。但是十五年的忍受已经不能继续延长,她感到让阮海阔上路的时候应该来到了。”阮海阔不是一个绝顶高手,这样的复仇是否是一种走向死亡的道路?阮海阔甚至也知道,在寻到仇人的时候,就是自己死亡的时候。“他依稀感到那种毫无目标的美妙漂泊行将结束。接下去他要寻找的将是十五年前的杀父仇人,也就是说他将去寻找自己如何去死。”而通过这样的间接复仇,是不是也可以说是一个无能为力的普通人、一个没有半点武艺的年轻人,报仇的最好方式呢?报仇到底是什么?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这样是不是值得肯定的,借他人之力的复仇是不是对一个决心赴死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更好的结果。


而余华制造的种种巧合,阮海阔得知自己杀父仇人是谁之时,却发现自己的仇家正是胭脂女和黑针大侠委托自己寻找的人。阮海阔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自己仇人的行踪透露给了仇人的仇人,导致了仇人的身死。这样的写法,确实不同于传统,这才有了不一样的武侠小说。


四、迷茫的主人公形象


传统武侠小说里,复仇的主人公形象往往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无限的动力,然而《鲜血梅花》中主人公的形象是迷茫的、麻木的,甚至可以说,并没有看到他作为一个人,他的主体意识在文中有表现出来。他听从母亲的话,去寻找杀父仇人,“无边无际的寻找”、“一日紧接一日的漫游”、“无尽地行走”、“漫无目标漂泊之旅”……小说中多次描写他的行走、他的寻是没有明确目标的、是无尽的、是茫然的。他见母亲自焚,并没有表现出悲哀,对父亲的死、对杀父仇人的恨,也是没有表现出来的,可以说,他的感情描写是不存在的。“他并没有按照自己事前设计的那样一直往前,而是在十字路口处往右走上了那条指示着荒凉的大道。那时候落日已经消失,天空出现一片灰白的颜色。当他回首眺望时,十字路口显得含含糊糊,然后他转回身继续在这条大道上往前走去。”然而在冥冥之中,他做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选择,这个选择最终导致他的无止境的漫游,结束了。


“白雨潇离去以后,阮海阔依旧坐在凉亭之内,面壁思索起很久以前离家出门时的情景。他闭上双目以后,看到自己在轮廓模糊的群山江河、村庄集镇之间漫游。那个遥远的傍晚他如何莫名其妙地走上了那条通往胭脂女的荒凉大道,以及后来在那个黎明之前他神秘地醒来,再度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走近了黑针大侠。他与白雨潇初次相遇在那条滚滚而去的江边,却又神秘地错开。在那个群山环抱的集镇里,那场病和那场雨同时进行了三天,然后木桥被冲走了,他无法走向对岸,却走向了青云道长。后来他那漫无目标的漫游,竟迅速地将他带到了黑针大侠的村口和胭脂女的花草旁。三年之后,他在这里与白雨潇再次相遇。现在白雨潇已经离去了。”


小说的最后,阮海阔回忆起他这一段漫无目的的行走与寻找,当从回忆中抽离出来,回归现实的时候,他意识到,白雨潇离开了,他的寻找,停止了。


余华只是平静地叙述这一故事,或者是说刻意的淡化阮海阔这个人物形象,没有赋予他喜怒哀乐,仿佛只是通过这个人的视角,去告诉读者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而没有把他的想法和观念通过主人公表达出来。但小说设置的种种巧合、结局,阮海阔母亲强烈的复仇愿望和阮海阔本人对复仇的淡漠态度,这两种观念的对比与碰撞,主人公麻木茫然地行走于人世间,不知何时是结局,而当一切尘埃落定时,他的一切,也许终究归于虚无。


编辑 甘友彬

审核 甘友彬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