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文网 图书推荐 正文

《倾城之恋》读后感:天机算不尽,交织悲与欢
2021-12-25 14:12 刘雯彬 

文/刘雯彬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笔下少有的以喜剧结局的小说,但是有时候喜剧的结局会比悲剧来得更深刻。


《倾城之恋》的开篇没有直接交代两个主人公,对于女主人公白流苏的出场,也是在白家众人熙熙攘攘的群像刻画后,慢条斯理的白流苏坐在屋子的一角做她的鞋子。这样的出场赋予了白流苏一种独特的、淡雅的女人气质。白家三爷、四奶奶对白流苏的嘲讽和挖苦,也交代出了白流苏的人设定:这样的一个气质出众的女人面临的是离婚后遭到家里嫌弃和排挤、甚至还有可能回去替亡夫拉扯孩子的局面。四奶奶那句“她一嫁到婆家,丈夫就成了败家子;回到娘家来,眼见娘家都要败光了,—天生的扫帚星。”把白流苏在白家边缘化的地位交代清楚。白流苏会面临目前的艰难困境,一是因为离婚,二又是她的无用“没念过两年书肩不能提,手不能挑。”然而白流苏仅仅只是这样的一个人吗?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是一个即便离婚了也风韵卓绝的女人。范柳原的出现,就是给了危机处境下的白流苏一根救命稻草,抓住了就能活下去,好好地活下去,逃脱目前白流苏的困境。


然而范柳原呢?一个花花浪荡公子,游戏人间,捉弄女人的形象跃然于纸上。一个离婚少妇要让一个浪迹花丛的有钱公子娶了自己?单凭爱情吗?显然张爱玲也给了否定的答案。在范柳原和白流苏的相处中,就像是高手过招,白流苏无比清晰的意识到,范柳原并非是真心的喜欢自己,但她为了生存下去,只能做出赌注,用她的前途来下注,赌她能得到家人虎视眈眈的范柳原,她可以出尽被欺侮的恶气,也可以得到下半生的保障。于是范柳原邀请她赴港的时候,她毅然决然地去了,通过一个月的相处,她明白范柳原真正喜欢的是冰清玉洁又富于挑逗性的女人。在这一个月里,白流苏提心吊胆着大部分的时日,她面对着范柳原的伪善,语言间充斥着话术,“忙着谈恋爱,哪里有时间谈恋爱。”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她蓄意接近范柳原的那一刻开始,她对这个男人的价值衡量就在于能否救她脱离目前这种边缘化的生活之中。范柳原就像是一个游戏里的大boss,白流苏用自己能用尽的一切心思、仪态去攻略这个人,她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更懂得范柳原,成为范柳原内心需要的那个人,以此换来名正言顺的正妻的地位。在和范柳原的交锋之中,她始终提心吊胆,工于心计。面对范柳原的优雅、体贴,她感到的是神经紧绷和不适。


最后,张爱玲用香港的沦陷助力了两位才子佳人,“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


一个喜剧的看似大团圆的结局,女主角却依然逃脱不出惆怅的命运,我认为这是张爱玲喜剧下带来的更深刻的悲。


我想张爱玲绝对不只是想传达出谁先爱上谁就输了的观点,《倾城之恋》是一个悲剧。当女性的命运寄托在他人身上时,就避免不了任人摆布的局面,在男性掌权的社会体系之下,女性所能展现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是战争,白流苏和范柳原可能永远不会对彼此放下心防,这样的婚姻关系不是始于爱情,而是始于“需要”,在看似满足了需要的美好结局背后,是不堪入目的疮口。白流苏获得了地位,但是她才三十岁的人生,就注定与爱情绝缘,陪伴她的是物质是佣人,甚至连范柳原的“俏皮话”也对别的女人说了,但至少她获得了一些许个人苟延残喘的空间,她对自己悲伤命运的抗争为她获得了范柳原和私人空间,但是一个有正常情感需求的人,可以保持着一辈子的情感空虚的生活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当代社会,娜拉的出走告诉着人们女性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觉醒,即便是在上个世纪的大背景下,附庸于男性的生存手段始终都不是最优解,但是确实最为方便快捷的方式。即使在现代社会,名媛、外围等女性,一样在通过最简单的方式满足自己的低级层次需求。一旦人将自己物质化,那么就很难再找回自己的人格和独立意志了。白流苏的结局很好,她已然成为了一个风光的范太太。但是我想对于一个新世界的女性来说,是不应该满足于此的,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平等的婚姻关系、平等的爱情地位、平等的话语权。即便没有爱情,也不能丧失个人的自由意志。


编辑 顾芸萍

审核 吴春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