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文鉴赏 三味书屋 正文

浅谈京派思想内容及其价值作用
2022-12-15 15:22 赵煜熠 

/赵煜熠


  京派是30年代时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该派作家当时多在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并且其作品多在京津刊物发表。虽然京派作家创作呈现一定的差异,并不能算是一个严密的文学团体,但是京派作家拥有相近的文化观——都关注人生,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超越现实功利,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


一、京派的思想内容


  京派作家的思想观念中有一种自然的人性观,他们大都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淳朴善良的,但只有亲近自然、贴近乡野的人性才是和谐完美的。因此,京派的作家常身为矜持从容,高贵优雅的文人而自居为“乡下人”,乐于描写淳朴善良的人性,多以“乡村中国”为主要的描写对象,赞扬淳朴美好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他们常运用清新淡雅却饱含深情的笔墨,去描写记忆深处的乡土,从中思考和证实回忆深处的人性美、人情美,如汪曾祺在《受戒》中描写率性开放的风俗人格,沈从文在《边城》中描绘静穆清淡的茶峒、淳朴自然的湘西人。


  其中,京派的文学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朱光潜先生提出的“纯正的文学趣味”的观点,该观点体现出京派的文学本体观和“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和谐”的审美意识。京派作家也普遍认为“纯正的文学趣味”要拥有广博的文学趣味和自由的文学本身,认为文学的基本功用是净化人心,彰显人性。


  京派作家不同于海派作家,其不屑于使文学附庸于商品经济和政治斗争,不追求新奇,不迎合世人媚俗的爱好,始终保持从容矜持和虔诚的文人风度。李俊国先生也曾评价京派,称京派小说的艺术触角延伸到远古的时代,静僻的乡野,成为虚幻的永恒。这也正是因为京派作家乐于描写的是“乡村中国”,而且京派的作品总体上的风格是平和隽永、恬淡沉婉、温厚淡远的,作品语言也是简约古朴、活泼明净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京派的使命感及其价值


  京派作家曾因其远离政治的思想而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的现代文学史难以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被人们误认为其作品缺少理论价值和思想价值。但实际上,他们只是“既放纵,又过分压缩”,克制着纷繁复杂的情感激荡人心的浓愁,以看似静如水淡如兰的文学形式表现社会事物,抒发个人情感。


  京派文学思想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是他们对文学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的融合,亦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和转化。京派作家虽然主张远离政治,主张保持文学的纯正,但是其又认为文学应该从文化思想中汲取营养,应该强化文化底蕴和艺术独立意识,应该包含以新文学促进民族前途的建设和对人生观进行再造的文学使命感。京派作家的作品表现出为人生和改造国民性的倾向,表现出丰厚的文化意蕴,文学的现代性与民族性完美融合体现了京派作家的使命感和京派作品的价值。


  此外,京派作家们也曾提出“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这也证明京派始终重视文学与现实人生的联系,重视文学的社会使命感,希望使文学超越现实政治利益和狭隘的阶级,追求对人生观进行再造,使民族具有光明前途。正如朱光潜先生提出的其追求的是“纯正的文学趣味”,其中“纯正”实际上也表示文学对人生、人性、生命、文化的执着。京派文学反对与政治相结合,反对文学被“政府的裁判”和“左翼的一尊独占”,这对于文学充分表现人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对于文学的艺术品位提高和健康发展都是有所裨益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京派的原则和意识对文学创作的作用


  京派具有崇尚和谐优美的文学审美意识,其审美原则和审美意识在文学创作方面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正如沈从文先生所说的,“文学是一种‘情绪的体操’,亦即有意识地、很艺术地控制和驾驭自己的感情。”京派作家的“节制”原则在其文学创作上起着十分大的作用,他们面对引起强烈情感的事物,他们不是将情感诉诸于文字,将自己的悲愤和冲动展现地淋漓尽致,而是始终以矜持从容的文人风度,将那种浓烈的情感压制,以更为平静的语言,却让人感受到平静淡泊如一湖秋水的文字下汹涌澎湃的情感。京派作家创作以“节制”为审美原则,认为在创作作品时要有意识地节制自己的感情,使作品超越粗犷的卑俗的情感泛滥,而走向含蓄隽永的艺术创造。


  同时,京派作家还将“恰当”作为审美原则,认为作家创作的作品内容首先应该是恰当的,必须以人性作为准则,审美与使用之间的距离应该是恰当的,作品运用的技巧应该是恰当的。在三十年代,京派的朱光潜先生提出了美学理论,沈从文先生等人提出了作家论和创作论等,阐释了作家的创作技巧的问题,十分重视文艺技巧,但其并不是过度追求文学形式、艺术技巧的新奇,他们追求的是恰当的运用技巧,保障文学作品的“和谐”,实现作品的“均衡”“完善”。


  京派作家以“节制”与“恰当”为审美原则,拥有“和谐”的审美意识,认识到文学应该是相互和谐的整体,要求文学组织“均衡”“完善”,这正是我国古代美学讲究“中庸”“中和”之哲学观的重要体现。汪曾祺先生也曾言:“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汪曾祺先生也曾在其作品中表现出人际关系的和谐,不仅是人外表的体面,更是人内在精神的美好,体现出了和谐与温情。


  京派“节制”“恰当”的审美原则,“和谐”的审美意识,使作家在文学创作时,不是毫无节制的抒发浓烈的情感,而是将自己的情感压制,凝练成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的平和隽永的文字。


  京派的文学思想,是对我国优秀古典文化的良好继承,其关注“乡村中国”,歌颂和挖掘人性美、人情美,注重“纯正的文学趣味”,远离政治。但是作家的创作又体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使命感,京派的作品对于文学充分表现人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高艺术的品味也是大有裨益的。京派的“节制”“恰当”的审美原则、“和谐”的审美追求,京派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十分大的作用,也对现在作家的创作也具有十分高的借鉴价值。京派的思想内容及其影响价值在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现世价值,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

[1]许道明,《京派文学的世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3]吴福辉,《京派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4]李俊国,《三十年代“京派”文学思想辨析》,《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01期,第175-192页。

[5]江萍,《京派传承——论汪曾祺小说中的审美理想主义》,《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04期,第18-22页。

[6]刘勇,艾静,《京派作家的文化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第131-138页。


编辑 黄梓晴

审核 邓雯娅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