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随想小记 生活哲思 正文

做合适的自己
2021-11-29 12:21 广林 

文/广林

  

  我很讨厌撞衫,尤其是和自己熟悉的人撞衫,这总会让我觉得非常不自在。我喜欢自己的穿搭风格被认可,但不喜欢和别人一样。难道做自己,还没有复制旁人来得快乐吗?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个性的存在,是个人之阅历的表象呈现。因而,每个人都多少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或许有些相似,但并非复制。


  高中那会儿我有个关系还不错的朋友,她性格没有我那么尖锐,大部分时候也总是顺着我的脾气,所以我们相处起来很是舒服。但慢慢地我发现,她好像有意无意地在学我。渐渐地,发展到后来,她开始买和我一样的鞋子、一样的裤子,背一样的包。直到我们共同的同学跟我说:“你们越来越像了,像双胞胎。”


  人的某个微小的念头一旦蹦出来,就会不自觉地在大脑里无限放大、放大,反复提醒着我们,使我在日常或某个细节里,注意且排斥着它的存在,让我再也无法自然地与“另一个我”相处。


  网上有一个流行词——“学人精”。就是你干什么,他都学你,模仿你,复制你,从穿衣打扮,到生活中你说话做事的方式。我一直想不明白,学人精的本质到底是出于对美好的追求,还是惰性使他们直接搬运别人的喜好,毫不顾忌地据为己有。做别人的影子,到底有什么值得欢喜的呢?直接套用别人做好的公式,以为学的是精髓,其实学到的仅仅只是表象。好看的衣服有很多,受人喜欢的性格也有很多,我们需要自己去探索,没有必要一定得成为谁的样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很多人往往不愿意做合适的自己,总是期望着成为别人,心里总有个声音:唉,我要是他(她)多好啊!于是他们学着别人的样子,做别人的影子,在本该做自己的时候选择了邯郸学步,不仅没能学成想要的样子,还弄丢了自己。


  网上流行起来的,还有“种草”、“安利”等词语。从另一角度思考,这似乎是在“求模仿”,“安利”不就是希望大家都来模仿吗?其实“模仿”一词并不准确。推荐的初衷是提供学习借鉴,并不是要你全盘地、机械地模仿。就像树立的榜样楷模,是要我们学习他们的内在精神,有所获得,进而融入我们个体气质之中,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网红风”,不知所谓地打卡各类网红圣地。你可以“学人”,但不要“成精”,而应该“精学”。


  大数据时代,软件会智能化地根据我们的喜好与停留时间的长短自动为我们进行筛选,然后向我们推送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数据记录了我们无意识的点击与停留,恰恰反映出我们真实的个性倾向,那我们就无需强迫自己点击不是自己喜欢的内容,或仅是为了不显得“格格不入”而随波逐流。我们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我们喜欢的、独特的自己,复制出来的,永远没有原本的样子吸引人,谁都不该成为谁的镜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到相似的人与我们靠近,或成为朋友,或成为恋人。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在自信坚定地做着最真实的自己。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穿衣打扮是这样,做人也是这样。因为外表和性格的不同,人和人所适合的都不相同,所追求的各有其向。而我们到底适合什么、需要什么,就要我们自己去不断探索与发现,我们的一生也正是在漫漫求索中,逐渐闪耀“自我”的光辉。


编辑 高圆圆

审核 郑桂志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