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民乐队是我的孩子”——专访广西大学艺术团民乐队创始人于思琪

图、文/通讯员 伍依欣


  直到现在,于思琪还清楚地记得民乐队正式创立的日期——2018年3月21日,是当时的艺术团副团长杨雅兰亲口告诉她的。


  于思琪,广西大学校团委管辖下校级组织大学生艺术团民乐队创始人、第一任队长。她与盘璇的琵琶古筝二重奏《彝族舞曲》曾在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器乐甲组二等奖,也是广西大学获得的第一个非专业器乐合奏省部级奖项。同时,她还是广西大学首场原创民乐作品音乐会琵琶演奏者兼导演,多次参演广西大学的国庆晚会、五四晚会等,以及其他学院和学生组织举办的晚会、活动。

 

于思琪正在演奏


“我们一拍即合,就有了后来的民乐队”


  2017年8月份,于思琪与后来的民乐队第一任副队长盘璇参加了第五届大学生艺术活动展演,她们演奏的《彝族舞曲》获得了甲组(业余组)二等奖,排名第三。在此之后,于思琪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创立一支校级民乐队。


  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盘璇,以及后来的民乐队第一任艺术指导——艺术学院2015级作曲专业的许畅。盘璇和许畅正好也有这样的想法,于是她们三人一拍即合,立即向后来的第一任民乐队的指导老师黄燕君老师表达了她们的想法与决心。幸运的是,老师也有同样的想法,并且思虑已久。于是,于思琪便与同伴们着手准备成立民乐队的相关事宜。终于在2018年3月份,民乐队作为校级组织大学生艺术团的下属组织正式成立了。

 

2017.8大艺展获奖证书

 

2019.6荷花古琴社五周年庆《瑶族舞曲》,图为于思琪和盘璇

 

“对于民乐队,我的要求很高”


  2019年6月份,广西大学首场原创民乐作品音乐会在大礼堂举行。于思琪主要负责这场音乐会的宣传工作,许畅主要负责作曲。音乐会得到了艺术学院老师的支持与肯定。同时,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李时新老师带着孩子来参加了音乐会,他观看之后,对这场音乐会给出颇高的评价。在这场音乐会之后,广西大学说唱团体GXU-ONE的“首席制作人”苏侨南对音乐会的曲目深有感触,也引起了他对民乐的兴趣。于思琪认为,这场有质量的音乐会离不开练习的高要求。在平时的排练中,民乐队的干部对于每个演奏者的节奏与音准要求极其严格。为了达到这两个方面的完美,演奏者对于每个小节都必须进行反复地练习,并且每一次排练艺术指导都会到场指导。不仅仅这场音乐会,民乐队的每场演出都是以这样的标准去要求民乐队成员的,“我们会花一到两个月去练习一首曲子。”于思琪说。

 

2018.5艺术学院毕业晚会《当》,左二为于思琪


  一些演奏者将是否能够多次参加商业演出作为自己演奏能力的评判标准。于思琪非常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她认为,大多商业演出曲目对演奏者的技术技巧要求低、没有精神内涵,在练习的过程中,起不到提高演奏技巧及精神熏陶的作用。再加上大部分的观众不了解其中的“技术含量”,久而久之,演奏者容易产生“我弹成这个水平就可以了”的自我迷惑想法。此后演奏者不会去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与音乐鉴赏水平,同时也很难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于思琪一直希望民乐队成员能够以一个专业演奏者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自己。“作为一个演奏者,你应该时常反省自己的不足。你要经常问自己基本功是否到位、节奏是否稳定。”于思琪说。


  于思琪从4岁开始学习琵琶,即便是高三最后一个学期的冲刺阶段,她也坚持每个星期都要练琴。但日复一日地坚持没能让她有很大的进步。高中三年她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身边也没有艺术生朋友,所以她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无从提高。大学期间,盘璇、许畅,以及一些艺术学院的老师和同学给予了于思琪专业的建议,让于思琪演奏的综合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大艺展达到了我演奏水平的巅峰,我掌握了难度更高的演奏技巧。除此之外,我能辨别出自己节奏与音准的偏差。这些在大学之前是我无法做到的。”于思琪说。电声乐队女鼓手罗梦洁告诉于思琪,以鼓手的角度来看,于思琪节奏稳定。这让从小到大都被老师指出节奏不稳定的于思琪十分感动,她说这个评价史无前例。


  于思琪认为,自己的练琴经历,与反对以参加商业演出的次数作为演奏能力的判断标准,背后的道理有相同之处,即民乐队的成员首先要以专业演奏者标准去要求自己。除此之外,于思琪认为要与专业的演奏者进行交流,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因此,在态度端正的基础上,于思琪要求往后每一届民乐队都要有艺术指导,并且必须是艺术学院音乐系大二以上年级的学生。
 
“在民乐队,我取消了例会制度” 


  在民乐队任职期间,于思琪取消了例会制度。她认为,例会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工作的具体细节,以及阶段性的工作总结,是一种促进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其他学生组织任职期间,于思琪发现一些组织的例会存在重点不清的问题,“会议一个小时,可能重点内容只讲了十分钟”。除此之外,她还发现了在即将开例会的时候,每个成员的时间往往难以协调。“我担任队长的两年里,每个学期的课程都超过10门,所以推己及人,我觉得大家平时可能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参加例会,”于思琪告诉记者。


  于思琪在卸任之后进行反思:不能以非黑即白的观点去看待例会。虽然一些学生组织的例会存在问题,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员见面的机会。成员之间的接触多了,对自己组织会更有归属感,从而增加了组织的凝聚力。“例会对于学生组织是十分重要的,不可过多,也不可一概没有,如何使得例会更加高效,是每个学生干部都要思考的问题。”于思琪说。

 

“民乐队存在意义重大,并且可以发展得更好”


  于思琪认为,民乐队是一个校级职能部门,有义务承担学校的演出任务及比赛任务。音乐协会的国乐部是学生社团的下属部门,其出发点是兴趣爱好,因此没有义务去完成这些任务。所以,民乐队没有可替代性。民乐队是广西大学的校级组织,在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广西大学的知名度。 


  除此之外,于思琪认为,传统文化的复兴已成为趋势和潮流,广西有着有利的地域环境。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民族乐器这个领域有发展优势。她认为如果从学校层面希望广西大学在传统民族乐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那么民乐队会积极贡献自身的力量,发挥作用。北京大学以及其他的一些985高校十分重视民乐的发展,都有校级的民乐团。而广西大学作为211高校,也可以利用广西在传统民族乐器上的优势资源,提升广西大学在广西、全国,甚至在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力。

 

  在民乐队没有排练室前,一直是指导老师黄燕君主动把自己的办公室提供给民乐队进行排练。但是排练的时间需要协调,因此不能随时使用,具体的排练计划也很难安排。这个学期,民乐队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有了新的排练室。新一届的民乐队成员告诉于思琪,他们会自己主动地安排时间去那里练琴、排练。对此于思琪感到十分开心。
 

第二届民乐队成员合照

 

编辑 陈思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