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文章 正文

【众议团】本期关键词:网红李子柒带来的触动与质疑
2019-12-21 14:53 热点组 

  12月10日,随着央视的点名,知名古风美食博主李子柒身上引来了大范围的关注与讨论。突然的“出圈”让她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当网红视频博主的标签被拔高为“文化输出”,在中西文化碰撞的情境中,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故事使她成为讲述农耕文明的代言人,也将李子柒引向了更多元的争议中。


李子染做竹子沙发(图片来源于网络)


热点组成员 李晓彤


  中国的崛起和高速发展已经是世界共识,但中国新农村面貌是我们所缺乏关注的。外国人对李子柒的喜爱,也许是对东方农耕文明的好奇。而中国人喜爱李子柒,也许包含着对归隐田园的心之所往。


  当城市化正在压缩乡村,影响乡村,再到重塑乡村,想要原原本本传递出传统农耕生活,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在内容制作时,有选择和策划这本就无可厚非。如果你要说,李子柒代表了中国乡村文化,甚至代表中国文化,那这个“高帽”她戴不了。因此,用“李子柒的内容会误导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来批评她,未免对中国文化不自信了。


李子柒在田间拾捡红薯(图片来源于网络)


热点组成员 唐刘子珺


  文化输出是指一个国家代表性的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而李子柒拍视频的初衷只是希望在网络平台上获得大量观看率,让自己成为一个网红,打造属于她的品牌,化为经济效益,在淘宝等销售平台推销她的商品。线上点击,线下卖货,双渠道收益,本质还是典型网红经济,并不算“文化输出”。


热点组成员 甘雅婷


  李子柒“出圈”了。一个中国民间“网红”不仅在国内有庞大的粉丝群,还火到了国外,着实是令人惊讶。李子柒在外网走红,有可讨论之处,但并非最应该讨论的地方。我们该看到的,是李子柒用短视频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给了全世界,更应该去反思:讲好中国故事,为什么是这个民间走出来的“网红”先做到了?


    这世上无人不爱美,也无人不爱美食。美与美食,正是李子柒视频中不变的主题,这就是文化的共性。而把美与美食,都添上中国味道,这就是文化的个性。把握文化共性与个性的平衡,才能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热点组成员 蒙高辉


  李子柒的视频中以中国文化中独有的悠然闲适为看客展现中国传统菜肴的制作过程,是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诠释,而在YouTube视频平台上,更多的外国人因为她的视频而真正了解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所在。


  李子柒作为一个视频博主,将“李子柒”这个形象润物细无声地留在每一个观看过视频的观看者心中,将中国从古到今以来独有的农耕文化和精神世界展现在了外国人的眼前,中国一直在渴求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世界见识到自己的崛起,但收效甚微,即使中国已经不再孱弱,但外国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仍然没有大的改变,在当用其它方式无法打破壁垒时,李子柒以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发出了中国的声音,这怎能不算“文化输出”?


热点组成员  胡慧旻


  李子柒因为背后有团队而受人争议。我们能允许一个电视台有成百上千的员工,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自媒体有自己的团队,更何况这个自媒体在YouTobe上有着比CNN、BBC更高的订阅量。从几何起为了做出更优质的内容而又他人帮忙,有团队的配合成为一个“招黑点”了呢?


  人们对自媒体有团队的反感本源上是由于人们对“自媒体”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当人们的理解与实际产业发生偏差时,人们就会下意识排斥。人们的思维还停留在互联网刚刚起步的阶段,那时人人都有麦克风,这个麦克风的单位是“一个人”,听这个麦克风的声音也往往是免费的。但是随着时代的滚滚向前,人们对优质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是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满足观众老爷们对节目质量、更新频率的要求,这时团队的出现无可厚非。自媒体团队化难道不是代表着自媒体向着高质量、专业化一步步迈进吗?


结语:


  质疑和掌声无可厚非,人们之所以喜欢李子柒,是因为从她努力生活的姿态中,感受到了生活本真的美。这,才是全世界通用的国际语言。毕竟,能够让全世界人民都欣然接受的,并不是“输出的文化”,而是“文化的共鸣”。


见习编辑 万锐薇

审核 郑晓冰


关闭窗口